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相关信息 > 又喜見日月祥和 * 陸炳文

又喜見日月祥和 * 陸炳文

更新时间:2010-05-18 来源: 发布: 陸炳文 浏览:

昔日,在粥会名賢高逸鴻夫人龔書綿(今台北市中華粥会名譽理事長)師母家裡,從蔣經國曾在他們的「蘭香館」學畫,談到最近出版的書:《一片祥和日月長 ---- 報人曹聖芬》。像書中所描述粥賢曹聖芬這樣的報人,人世間真是愈來愈少了,頂多只有報閥、報老闆、和報業鉅子,他們的辦報理念或實際作為,都與人們心目中倍受尊敬之報人,相去甚遠,所以讀來是大異其趣。

依個人淺見,稱得上報人的,至少必須具備兩項人格特質:一是文人的風骨,二是經營者的危機感。曹聖芬先生不但兼而有之,且能在報人生涯中發揮得淋漓盡致。先生先辦過中華日報,可是在中央日報待的最久,幾近卅年;其間,他成功先後地讓這兩份報紙脫胎換骨,因素固然很多,嫉惡如仇、從善如流的領導風格,或許才是主因。他不脫書生本色,始終力主為社會打抱不平,公開向黃色新聞宣戰,強調勇於負責應從「更正」做起;先生說,「我自己讀報也常發現錯誤,這些除了顯而易見之外,第二天均須在同版原原地更正」。他的擇善固執,經常令人為之動容。


他的從善如流也是出了名的,雖說自己能為能編,但仍十分尊重報社同仁的好點子。試以中副作者春節聯誼會為例,這種人人做客人,同時也是主人的聯誼性質茶會,出於粥友孫如陵主編的建議,先生欣然接受,1962年在台灣首見後,40載飄香不輟,參加過的人猶能回味無窮。曹聖芬既有危機意識,又是處理危機的能人,除與身俱來的膽識有關外,粥賢羅家倫及吳稚暉兩位對他的影響頗大。


先生出身中央政校(政大前身),當年由蔣介石兼校長,校務重擔則落在教務主任羅家倫肩上;羅主任每週口演講,重點全在加強學生的憂患意識,講稿後來編成「新人生觀」一書,先生從中認清了危機感的重要性。


抗戰期間,陪都重慶時遭日機空襲,蔣校長、吳稚老、和曹先生都在同一個防空洞躲過警報。曹聖芬回憶道:「我們在洞中陪稚老海闊天空的聊天,他走的地方多,經驗又豐富,而且智慧高,觀察入微」,尤其是稚老每回入洞,必手提一隻防空布袋,裡面背有五件應急物品,即:藥品、小刀、印章、書籍、跟日記,有意無意之間,等於給大家上了危機管理的課。


一度在先生手下出任總編輯的趙廷俊指出:「使我印象深刻,深為欽佩的,是聖老遇事處變不驚,沉著妥當處理。」中央日報有好幾件危機處理相關的事件,都爆發在解嚴前,例如報眉上的中華民「國」誤排為民「冤」,報館樓下營業廳破人放置爆裂物引爆等,就有先生應變得宜,不僅沒有釀成大禍,甚至很快平靜下來,絲毫發覺不出曾有過甚麼事。


我們在《一片祥和日月長》書中,讀先生各個時段為的文章,以及親友、同事們對他的描寫,讀報人之書,想見其為人,進而學習其處世之道,果能人人如此,共臻社會祥和的美好境界,才有指望到達。(本文原載台北「中央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