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相关信息 > 泉州洛陽橋950歲慶 / 兩岸最近溝通橋樑

泉州洛陽橋950歲慶 / 兩岸最近溝通橋樑

更新时间:2010-02-08 来源: 发布:邵隆美 浏览:

 

(粥會新聞中心訊)20091214東南早報第13版圖文,內容分以「海內第1950歲了」、「閩台粥會喝粥配詩文」為題,記者吳丹丹、石勇消息指出︰昨天,素有【海內第1橋】之稱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名萬安橋的泉州洛陽橋,舉行了盛大隆重的建橋950週年紀念活動。全球粥会總会長陸炳文動情地說︰「此刻,泉州艷陽高照,洛陽江水低徊,臥波海風輕拂,中亭人聲鼎沸。我來自江海的那邊,可是當太陽升起,沐浴朝霞之時,我巳經來到這邊,與大家共襄盛舉,與大家共擁兩岸最近的溝通之橋,從此將為舊橋增加1項新生功用。這也讓我想起常務副總會長吳其萃的那首舊作,詩云︰歷史是一座橋,您在橋那頭,我在橋這頭;未來是一首歌,在您心頭,在我心頭。」

 

在慶典活動上,來自海峽兩岸的數十位文人雅士,又舉辦了閩台粥會筆會,於洛陽橋頭的蔡襄公祠,笑談古今洛陽橋種種傳說,及祠內珍藏蔡襄撰書153字【萬安橋記】經典碑刻。粥友們有的提筆潑墨,潛心書畫;有的吟唱小曲,拉琴吹笙;有的詩興大發,當場填起詞來。吟詩賦詞後,嘉賓圍桌一起吃粥,真是一派「文風陣陣時時盛,粥香飄飄處處聞」的景象。據稱,粥會發源於上世紀20年代的上海,是文化人士聚會的1種形式。

 

昨天的雅集,由台北粥會陸炳文會長與華光粥會吳其萃會長、泉州市詩詞學會許長鋒秘書長聯手主持,賴宗煙的二胡與吳武行的古笙合奏民族音樂,隗芾的歷代讚頌洛陽橋詩詞組曲,在地的詩書名家陳瑞統和王乃欽即席吟詠,均獲得極大掌聲與極高回響,這一切必將在兩岸間繼續傳唱下去。粥間,當著市文管所主任黃真真的面,陸會長再次把第6批捐獻文物拿出來,包括粥會錄影帶17盤、以及篆刻丁福保、吳稚暉等粥賢油畫片8板,由吳會長代表地方受領,部分在座粥友們一同持畫合影留念。一般相信,透過粥會這樣以粥會友、海峽同樂的雅集筆會形式,增進泉台文人雅士的交往,更能促進兩岸文化教育的交流。

 

同一天泉州晚報2版頭題「海內第1橋喜慶【華誕】。兩岸攜手搭建和諧之橋」,時政要聞記者陳智勇消息摘要︰「洛陽橋是我國4大古橋中離台灣最近的1座,不僅折射出泉州先人敢為天下先、愛拼才會贏的人文精神,也是維系兩岸同胞的和諧之橋」。昨日,台灣海峽兩岸和諧文化交流協進會會長陸炳文,在洛陽橋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陸炳文是應邀組團前來洛陽橋建橋950週年紀念活動的台灣嘉賓,他說泉台兩地一衣帶水、同宗同源,有著深濃的歷史淵源,泉州是古代海上絲路的起點城市,萬古安瀾,濤聲依舊,相信這裡搭建起的和諧之橋,泉州又將成兩岸交流的現代橋頭堡。

 

參加活動的粥會嘉賓,單獨接受了市文物局副局長出寶陽的午宴款待,之後兩岸同胞的聯誼會上,著名詩歌家隗芾即興演唱新作「泉州友誼歌」,最能道出座眾心聲︰「晚風吹,燈火紅。洛陽橋邊情意濃。有緣千裡來粥會,友誼盡在不言中。美麗的洛陽江不眠之夜,你永遠深刻在我的心中;難忘的泉州歡聚之夜,但愿在台灣再度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