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相关信息 > 永春宋氏把于右任和余光中連起來的一段缘

永春宋氏把于右任和余光中連起來的一段缘

更新时间:2012-03-09 来源: 发布:泉州晚报 浏览:

地方人士一直津津樂道福建永春人宋渊源和革命先驱、被称为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之一的于右任都是同盟会会员,早在辛亥革命时即在上海相识,抗战时又同任参政会参政员,两人交情颇深。1961年宋渊源病逝于台北,于右任题赠挽联:相契在民元极钦风范;大功成宪政皆作前锋。该挽联后刊刻于宋渊源墓石上(墓在台北六张犁示范公墓)。同时刊印《宋渊源先生纪念集》,书名也由于右任题写。于右任在宋渊源生前还曾赠送他一副对联:古石生灵草;长松栖异禽。

1926312孙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时,台北有志者召开盛大的追悼大会,宋渊源应邀演讲中山主义,蒋渭水、连温卿等人也发表演说。1931九一八事变后,宋渊源认为提倡航空实为救国治标之良策,回福建发动航空救国活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8年宋渊源前往南洋宣传,动员华侨支持祖国抗战。1939年回国,818应重庆中央广播电台之邀,用闽南语播音《对南洋侨胞报告抗战必胜之各方情形》,翌晚电台用广州话复述一遍。1941年又曾在国际电台对华侨播音《日本南进停顿原因》。

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各党派﹑各阶层人民纷纷要求收复台湾。19404月初,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宋渊源与董必武﹑张澜等28人于参政会开会时联名提案《策进台湾朝鲜革命使敌益速崩溃案》:我于此时以收复台湾解放朝鲜为号召,则台韩人民心理,必因以震动,其革命进行亦必益形激烈。我与敌为交战国,应即宣布马关条约无效,认为台湾亦在应收复之失地范围。(摘自张瑞成编着的《光复台湾之筹划与受降接收》)宋渊源与于右任交情甚笃已如前述,又怎樣把于右任和余光中連缘起來

余光中教授年少时曾投靠過宋氏,知道這段渊源的人並不多太师(指宋渊源,以下同)比较严肃,我既尊重,又有点怕他。得悉余光中幼时与宋渊源家颇有来往,昨日,记者连线现居台湾的余老。他回忆说,当时住在上海法租界太师家,然后到一所名为醒华的小学读书,当时年纪比较小,时间又过去太久了,很多记忆已经很模糊,但是我清楚记得他对我们母子的照顾可谓细致入微。特别是太师母,她非常慈祥又很会照顾人。

宋渊源热心教育,奖掖后进,曾担任永春州官立小学堂和私立新智小学堂的堂长(校长),还担任过永春中学堂(今永春一中)的监学,这些都是永春久负盛名的百年名校。宋的学生中比较著名的有余逢时、潘节文、林怀瑜、余承尧等。余逢时、潘节文为福建讨袁二杰,英勇捐躯,名载青史;林怀瑜曾任大田县长;余承尧曾为国民党中将,是著名的画家、南音学者,成就卓越。当然,还包括余光中的父亲余超英。

因为父亲跟随先生学习,是先生的学生,我才尊称他为太师余光中称。在余光中好友、研究者台湾女作家傅孟丽写的传记《余光中传——茱萸的孩子》(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8月版)一书中,就有写到余光中一家和宋渊源的故事。

1937年,日军入侵南京前,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海外部任职的余超英已先随国民政府撤往武汉,妻孙秀君带着儿子余光中(年仅九岁)返回江苏常州,经过数月艰难的逃难,抵达上海,举目无亲时,投奔了余超英的恩师宋渊源。宋渊源及时对他们母子伸出援手,余光中插班到一间小学上课。一直到1939年初,爸爸抵达重庆,我们母子接到他的来信,才动身前往会合。余光中说。(来源:泉州晚报数字报 2011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