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相关信息 > 庐山妈祖起苍茫 九江天后结善缘

庐山妈祖起苍茫 九江天后结善缘

更新时间:2015-10-18 来源: 发布:站长 浏览:
[文/梅曙平]在庐山的个性里,大海是其根基和血脉,环江抱湖是其博大的襟怀。诞生于大海的巍巍匡庐,东偎浩浩鄱阳湖,北枕滔滔长江。水,是庐山之母。

司马迁《史记》云:“余南登庐山,现禹疏九江。”自此“庐山”二字便有了家谱。

水运一直是古代主要的交通方式,庐山下的九江成为各路商品的集散地。浮梁的茶叶、樟树的药材、景德镇的瓷器,都从九江吞吐转运,上溯祁、婺,下抵昌、浔,进而接连长江,抵达外洋。

水汪汪的九江由此与妈祖娘娘广结善缘。据清代《德化县志》记载:“天妃庙俗称娘娘庙,在大姑塘又城北江浒,旧有庙宇,乾隆年间遂建为天后宫。”《九江府志》载:“天妃庙在城北,临于江浒,宣德间,九江卫建。”在九江甘棠湖畔、长江中心的小孤山、鄱阳湖中间的鞋山上都建有天妃宫、娘娘庙,妈祖信仰早已在这方水土之上落下根脉。

在众多天妃庙中,庐山天后宫有着皇帝御建的血统。庐山天后宫雄踞在云雾缭绕的庐山马尾水天花井山。庐山天后宫的渊源,可追溯到元代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传说,朱元璋鄱湖大战陈友谅,兵败溃退至马尾水,正当危机关头,妈祖显灵于天花井山试剑石,使朱元璋脱离大难,终成帝业。朱元璋为感谢妈祖,于洪武五年,封妈祖为“昭孝纯正孚济感应圣妃”,敕令德化县在庐山马尾水天花井山旁壶山建天妃庙。据《九江·儒林乡志》载:“天妃庙在壶山西南麓,明建。清朝雍正己巳年,乾隆戍子年,嘉庆戍寅年,道光戊戍年,咸丰戍午年,先后五次重修。明时称天妃宫,清代更名为天后宫。”

天后宫沉寂多年后,1999年9月,庐山马尾水景区的当家人曹俊平遇见了来庐山开会的中国老龄委副主任曲琪玉。曲琪玉应邀游览了马尾水,观看了明代天后宫的山川形胜,提议:重建庐山天后宫。随后,湄洲妈祖祖庙董事长林金榜带领秘书长周金炎一行来庐山考察选址。自此,重建庐山天后宫开始进入紧锣密鼓的日程。

在天花井山平定地基时,挖出了许多砖头瓦片,周遭野花一片,蜜蜂成群结队在此徘徊,仿佛前来参与庐山天后宫的开基典礼。公元2002年,庐山妈祖庙落成。新建妈祖殿重檐巍峨,吞吐烟霞。北望长江,风云开阖。登台远眺,望天低吴楚,游目大山横。匡山嶂列,九水环流,中有太古之心。

2012年10月22日,庐山天后宫在福建湄洲岛举行了隆重的分灵仪式,当妈祖圣灵踏上庐山时,一束阳光喷薄而出,刹那间,云破天开,一轮红日悬挂在头顶,下面是蜿蜒起伏的山岚和郁郁葱葱的林海。凝目望去,天地间有一团喜悦,一腔温柔,一片勃勃生机。世界道教协会秘书长陈再发、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林国良、天津天后宫宫主蔡长奎、台湾北港朝天宫副董事长蔡辅雄、妈祖书画院院长林德富等名流大家络绎前来庐山天后宫朝拜妈祖。

天后宫伫立在庐山北坡马尾水大峡谷中的天花井山,周围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一条弯曲陡峭的山道盘桓而上,至山顶,顿然云蒸霞蔚,曙光一线,天心月圆。传说山顶也是黎山老母的道场,太古之时,天地混沌,盘古未分天地之初,庐山还是一片汪洋,黎山老母举神鞭,挥动九十九道鞭影,将庐山九十九座山峰赶到现在位置,才有了这峥嵘的面目。

自然,得天独厚;人文,源远流长。刚柔相济的庐山纳名江、名湖、名山为一体,险峻而秀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与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同样,妈祖信俗,作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海内外华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大信仰。庐山天后宫融世界名山与妈祖信俗于一体,双世界文化遗产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人文圣地,山高水长。(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