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相关信息 > 抗戰勝利70周年 歷史不能遺忘 真相不容模糊

抗戰勝利70周年 歷史不能遺忘 真相不容模糊

更新时间:2015-07-28 来源: 发布:站长 浏览:
文/賴台生採訪報導/人間福報 2015/7/18

八年對日抗戰,中日雙方共有二十二場重大戰役,其中,三次長沙會戰、常德會戰、衡陽會戰、湘西會戰,都發生在湖南省境內,日軍為打通平漢、粵漢、湘桂鐵路線,貫串大陸交通線,把華中、華南連成一片,並進占西南要衝。自民國二十八年至民國三十四年,岡村寧次、阿南惟畿等日軍將領陸續調動八十餘萬兵力入侵湖南,國軍集結一百四十餘萬部隊英勇抵抗日寇侵略,雙方在湖南對陣、拉鋸多年,湖南成為對日抗戰戰況最激烈的戰場之一,在抗戰歷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為紀念對日抗戰勝利七十周年,海峽兩岸紛紛舉辦各項活動,抗戰重鎮湖南省當然不能落於人後。湖南省台辦日前舉辦「湖南抗戰名城巡禮—第十二屆海峽兩岸媒體聯合採訪活動」,計有二十八家媒體、四十一位記者共襄盛舉,重點採訪長沙、常德、衡陽、邵陽、懷化等五大抗戰名城,參訪重要戰場遺址、犧牲烈士陵墓、紀念館、忠烈祠,採訪抗戰老兵、專家學者,並採訪湖南各地抗戰勝利紀念活動。

由於湖南六大戰役地點分散,各處戰場的車程都要兩、三小時以上,湖南省台辦費盡心思,規畫出五天行程,四十一位海峽兩岸媒體聯合採訪團員每天早出晚歸、風塵僕僕,面對的是一站站的參訪、一處處的趕路、一篇篇的專題報導、個人專訪……

採訪團在長沙、常德、衡陽、龍潭、芷江等地,尋訪參與六大戰役的抗日將領事蹟——陸軍總司令何應欽、指揮長沙會戰的第九戰區司令官薛岳、號稱「虎賁」的七十四軍五十七師余程萬師長、負責守衛衡陽的十軍軍長方先覺、第四方面軍司令官王耀武、第三方面軍司令官湯恩伯、第十集團軍總司令王敬、第二十七集團軍總司令李玉堂、第十八軍軍長胡璉、第七十三軍軍長韓濬、新六軍軍長廖耀湘。

在陸軍第七十三軍抗戰陣亡將士公墓、陸軍第七十四軍常德會戰陣亡將士紀念坊、陸軍第四方面軍七十四軍五十一師湘西會戰龍潭戰役抗日陣亡將士公墓、南岳忠烈祠等地,追悼為國犧牲的英勇將士;前往芷江參觀飛虎隊紀念館、中國戰區受降典禮會場,緬懷昔日英雄風采。採訪團走進歷史,走過戰場,試圖為後代留下珍貴紀錄。

海峽兩岸歷經多少衝撞、磨合,總算從民國四十年代起的嚴重對峙,到如今的關係緩和,但基於政治因素,至今仍有許多模糊不清的灰色地帶,目前,兩岸在對日抗戰還沒有做到真實面對歷史,縱使全力掩蓋歷史真相,總有一天會真相大白,有良心、良知的史學家,何苦為政客的一己之私,做出讓後世恥笑、謾罵的事?

套一句美國總統雷根的話:「假如我們不做,誰來做?假如現在不做,什麼時候做?」還原對日抗戰歷史,我們都要有捨我其誰的精神!

小兵立大功《中國娃娃》會說話

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中,除了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外,許許多多的小人物正如徐志摩〈再別康橋〉的詩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消失在大時代的浪濤中。縱然如此,總是有些小人物,在歷史的洪流中激起陣陣浪花,甚至影響世局。中國第一位姓名可考的新聞攝影記者王小亭,就是「小兵立大功」的最好例證。

一九三七年十月四日美國《生活》雜誌發布一張名為《中國娃娃》(a Chinese baby amid the wreckage)的照片,這張王小亭於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八日,在淞滬會戰日本空襲上海南車站拍攝的照片,畫面中,在殘破的戰爭廢墟上有一個哭泣的小嬰兒,不但震驚美國輿論界,還迅速流傳於全世界。有許多人認為,這張照片是美國民眾從支持日本「進出」中國,到反對日本侵華的關鍵因素之一。

王小亭(一九○○─一九八三年)為美籍華裔攝影師,在美學成後,即擔任英美公司的新聞短片攝影師,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三七年間,歷任「萬國新聞通訊社」攝影記者、上海《申報》新聞攝影記者及美國赫斯特新聞社記者,為中國第一位姓名可考的新聞攝影記者。

外國通訊社稱王小亭Newsreel Wang(新聞片王),意指有新聞的地方就有他。淞滬會戰期間,他化裝成菲律賓籍司機,駕駛汽車,騙過日軍崗哨,在吳淞前線,拍到不少難得的戰地照片。《中國娃娃》發布後,美國對日軍屠殺平民一事提出抗議,激怒日本軍閥,汙衊照片是假的,並懸賞通緝,王小亭被迫逃往香港,再輾轉到美國工作。

雖然只是一張照片,但照片會說話!

蕭瑟而落寞 湘西會戰戰史館

北京天安門大閱兵、南京抗戰勝利紀念館完工…大陸各地紅紅火火舉辦對日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系列活動,對日抗戰相關的專書也汗牛充棟,看來煞有介事,但熱熱鬧鬧的場景後,誰知道有多少寂寞的身影?

湘西會戰最後一仗主戰場在湖南省洞口縣高沙、江口、青岩、鐵山等地及懷化、漵浦縣龍潭一帶,民國三十四年四月,侵華日軍集結八萬兵力,企圖爭奪芷江空軍基地,中日雙方激戰近兩個月,日軍慘敗。湘西會戰提高國軍反攻的士氣,是對日抗戰由防禦轉為進攻的轉捩點。


陸軍第四方面軍七十四軍五十一師湘西會戰龍潭戰役抗日陣亡將士公墓旁有幢不起眼的建築——助殘樓,如不留意,不會注意到門樓左側是「龍潭殘疾人服務社」,右側是「中華民族抗日戰爭正面戰場最後大決戰湘西會戰戰史館」。

戰史館內有「湘西會戰侵華倭寇館」、「湘西會戰抗日忠魂館」兩間簡陋的陳列室,破舊的房舍、草率的陳列……湘西會戰為國捐軀的烈士們,怎能瞑目?

鐵軍吉星文 29軍掀開抗戰史

「縱使能矇騙一時,但不能矇騙永久」,對日抗戰勝利七十周年,海峽兩岸紛紛舉辦各種紀念活動,但兩岸夾雜數十年的複雜恩怨情仇,導致抗戰歷史依然存有不少各說各話的情況。縱使「歷史是為當權者服務」,當事實真相大白之際,掩蓋真相的史學家能逃得了後世的批判嗎?世人期盼「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的典型,何時再現?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夜十時,日軍在距北平(今北京)十餘公里的盧溝橋附近進行軍事演習。日軍稱有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橋邊的宛平縣城蒐查,遭到拒絕後,就向宛平縣城和盧溝橋開火。七月八日早晨,日軍包圍宛平縣城,並向盧溝橋中國駐軍發起進攻。當時國軍駐宛平城部隊宋哲元第二十九軍,馮治安第三十七師二一九團吉星文團長親赴前線,奮起作戰。抗戰中戰功彪炳,著有「鐵軍」之稱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掀開對日抗戰的序幕。

八年抗戰期間,吉星文輾轉華北戰場,徐州會戰時,掩護友軍撤退,並曾與張自忠參與隨棗會戰,多次因作戰而身受重傷。他兒子吉民立回憶道:「我爸爸在華北親自上陣肉搏殺敵時,遭日寇武士刀削去肩頭負傷,他始終不敢在我奶奶面前更衣,避免這個『三指填不滿』的傷口喚起長輩的心痛。」

隨著大陸淪入共黨之手,吉星文將軍隨軍來台,民國四十五年,晉升中將,接任金防部副司令,民國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三日,「八二三砲戰」爆發。當晚六時三十分許,吉星文與趙家驤中將、章傑少將遭共軍砲火擊中,兩位副司令當場身亡,吉星文重傷後送台灣,數日後傷重辭世。

對日抗戰倏忽已過了七十八年,今年正逢抗戰勝利七十周年,在多數民眾不關心歷史的現今社會,抗戰歷史逐漸被淡忘,但我們堅信「歷史不能遺忘,真相不容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