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故国神游(中)* 余光中

故国神游(中)* 余光中

更新时间:2012-08-02 来源: 发布:余光中 浏览:

至于校园何以特别可观,也只消一瞥就立可断定。远处纵目,只见一排排一丛丛直立的方尖石体,高低参差,平均与人相等,瞬间印象又像碑林,又像陶俑。其实都不是,主人笑说,而是「栓马桩」。走近去看,才发现那些削方石体,雕纹或粗或细,顶上都踞着、栖着、蹲着、跪着一座雕品,踞者许是雄狮、栖者许是猛禽、蹲者许是圉人、跪者许是奴仆,更有奴仆或守卫之类跨在狮背,千奇百怪,难以缕陈。人物的体态、面貌、表情又不同于秦兵的陶俑,该多是胡人吧,唐三彩牵马的胡圉正是如此。

主人说这些栓马桩多半来自渭北的农庄。看今日西安市地图,西北郊外汉长安旧址就有罗家寨、马家寨、雷家寨等六、七个寨,说不定就来自那些庄宅;当然,客栈、酒家、衙门前面也需要这些吧。正遐想间,主人又说,那边还有不少可看,校园里有好几千桩。我们夫妻那天真是大开眼界:这和江南水乡处处是桥与船大不相同。

我去西安,除了讲学之外,还参加了一个活动,经「粥会」会长陆炳文先生之介,认识了于右任先生(1879-1964)的后人。右老是陕西三原县人,早年参与辛亥革命,后来成了党国大老,但在文化界更以书法大师久享盛誉。他是长我半个世纪的前辈,但是同在台湾,一直到他去世,我都从未得识耆宿。

我更没有想到,海峡两岸对峙,尽管历经反右与文革的重大变化,陕西人对这位远隔的乡贤始终血浓于水,保持着敬爱与怀念。因此早在2002年,复建于右任故居的工作已在西安展开,七年后正值他诞生130周年,终于及时落成。

右老乃现代书法大家,关中草圣,原与书法外行的我难有联想。但是他还是一位著名诗人,在台所写怀乡之诗颇为陕西乡亲所重。有心人联想到我的〈乡愁〉一诗,竟然安排了一个下午,就在「西安于右任故居纪念馆」内,举办「忆长安话乡愁」雅集,由西安文坛与乐界的名流朗诵并演唱右老与我的诗作共二十首。盛会由右老侄孙于大方、于大平策画,我们夫妻得以认识右老的许多晚辈,更品尝了于府精美的厨艺,领略了右老曾孙辈的纯真与礼貌。

对这位前辈,我曾凑过一副对联:「遗墨淋漓长在壁,美髯倜傥似当风。」为了要写西安之行,我读了贾平凹的《老西安》一书。像贾平凹这样的当代名家,我本来以为不会提到意识对立而且已故多年的右老。不料他说于右任曾跑遍关中搜寻石碑,几乎搜尽了陕西的魏晋石碑,并「安置于西安文庙,这就形成了至今闻名中外的碑林博物馆」,他又说:「西安人热爱于右任,不仅爱他的字,更爱他一颗爱国的心,做圣贤而能庸行,是大人而常小心。」最后他说:「于右任、吴宓、王子云、赵望云、石鲁、柳青……足以使陕西人和西安这座城骄傲。我每每登临城头,望着那南北纵横井字形的大街小巷,不由自主地就想到了他们。」

贾平凹这本《老西安》写得自然而又深入,显示作者真是性情中人。书中还有这么一段,很值得玩味:「毛主席在陕北生活了十三年,建国后却从未再回陕西,甚至只字未提过延安。这让陕西人很没了面子。」我在西安不过几天,偏偏碰上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谈话」七十周年纪念,不但当地还有纪念的活动,北京的《诗刊》也发表了特辑。为何尚不切实反省,真令人叹息。

西安之行,虽然无缘遍访古迹,甚至走马看花都说不上,幸而还去了一趟「西安博物院」,稍稍解了「恨古人吾不见」之憾。博物院面积颇广,由博物馆、荐福寺、小雁塔三者组成。我存十多年前已来过西安,这次陪我同来,也未能畅览她想看的文物,好在我们还是在此博物馆中流连了近一小时。秦朝的瓦当、西汉的鎏金铜钟、唐朝的三彩腾空骑马胡人俑、鎏金走龙等,还是满足了我们的怀古之情与美感。未完待续】(來源:联合报 201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