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狄膺缅怀“丁吴高风” 在台倡复粥会

狄膺缅怀“丁吴高风” 在台倡复粥会

更新时间:2012-07-11 来源: 发布:管理人 浏览:

(粥会新闻中心讯)网络小百科中,有《吴敬恒》条载:「1924,丁福保、吴敬恒等人在上海,创办了文化人士雅集“粥会”。至今“中华粥会”仍在台湾运作,秉持着定期约集以文会友并以粥会友;“全球粥会” 则已落户泉州,经常举办促进两岸和谐的粥文化交流活动,以纪念精神导师吴敬恒等粥会名贤」。11日,本会总会长陆炳文说。

 

今天在台北一场小型的粥聚里,当资深粥友朱仿勋校长、及其夫人徐玉兰问起,如今全年明订4次约集,订定日期有什么特别纪念性吗?陆总会长不厌其烦地细说从头。

 

民国131924)年甲子1月,丁福保(仲祜)在沪上着书、行医,闲暇邀约至友吴稚晖(敬恒)等夜谈,每亇星期五,在虹桥疗养院,例有“晚”待客,且啜且谈,边吃边等,少则67人,至多亦不逾10,自谓「丁家吃粥」;但此一松散性质粥集文会,不论在发源地上海,中继点重庆,抑为发祥地台北,从未办理过立案,由我承乏会务后,2004年完成登记手续,115日获得审批授证,此为1月份例会日由来。

 

陆炳文接着娓娓道来,民国191930)年春,例行的「星五粥集」虽被叫出来,粥友文友都叫惯了,唯约会终究不正式,常客朱燮钓建议名之为“粥会”,主人丁福保欣然采纳,遂自是年419日起,对外始有「上海粥会」之名,「419」又被称粥会创始日、和年度会庆日,是日也成了一年当中第2次约集日。

 

再回头看1958年戊戌冬至,粥师吴稚晖门生狄膺(君武),心生缅怀“丁吴高风”,动念在台北倡复粥会,初时每月一集,爱吃粥者闻风而至,曩年稚师所述粥会旨趣:「闲话家常‧笑谈古今」之流风余韵,幸得台北乃至美国洛杉矶、旧金山、南美洲乌拉圭孟都等地粥会,同人踵武前贤,到处赓扬不坠,迄今全球各地粥会已达74亇之多,自狄膺以来,北粥历任粥长,慝称掌锅人李石曾、杨森、萧赞育、丁慰慈等,发展会务之功不可没,尤以倡议复会的狄膺首功为最,可是这跟729日召集第3季粥聚有何关连?

 

原来台北得有粥会首集,要追溯到1955711日,第1届航海节纪念大会上,领衔发起的江苏太仓人狄膺,讲述故乡刘家港史事,提到郑和从那里下西洋时,用过的「郑和锅」尚保存良好,比行军锅还要大些,如果用它来煮稀饭,僧再多也不会愁粥少,同年7月杪的「星五粥集」,我推算正是29号,狄膺在台北苏松太同乡联谊会,开始邀集乡人及至友试行吃粥,大家反应颇佳,心动不如行动,才有54年前的倡复粥会。

 

至于1030日的第4次例会,当天允为吴稚晖逝世纪念日,不过少数知情者皆晓得,粥师辞世时间应为31号凌晨,这就兹事体大了,是日适逢“总统”蒋中正诞辰,岂能容许祝寿与白事并举,旋请示正在病床旁探视、以师事吴稚老的蒋经国,当场决定了寿终正寝日,而化解生死交关的尴尬时刻。小百科同条才明载:「30号深夜,吴敬恒死于台北,年89岁。蒋中正题词“痛失师表”,121日,蒋经国遵从其遗愿,将骨灰洒向金门南海;在金门水头附近,有一座吴稚晖公园,于海葬当年建成,可瞭望大陆」。

 

世人对于吴稚晖的盖棺论定,见诸该条文另一段记述,用词遣字相当忠实且客观:「1911后,多从事文化运动。1913年任教育部读音统一会议长,提倡国语注音与国语运动。不过他积极投入的国语注音,说来一开始是为了自己不识字的妻子袁荣庆,而发明便于书信交流的“豆芽菜”文字,今称“注音符号”,仍于台湾及海外老华侨间通行。除了文化运动外,他也为蒋中正的亲信之一,更为蒋中正之子、蒋经国视为老师,所推行政策部分出自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