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吴稚晖何以放弃无政府主义 * 陆炳文

吴稚晖何以放弃无政府主义 * 陆炳文

更新时间:2012-07-08 来源: 发布:陆炳文 浏览:

新加坡政府的高清亷度,是被舉世公認的,但也難免有貪官污吏。我在6月間,去獅城開會,就看到官方媒體《聯合早報》頭版新聞報導,斗大標題“繼民防部隊前總監被控涉性賄賂案,中央肅毒局前局長料今天上法庭,面對貪污調查局指控”。當地人私下告訴我,與其政府官員扯濫汙,不如不要這樣的政府;這使我想起党國元老吳稚暉,講過幾乎同樣的話,“與其政府無能,倒不如無政府”,只是此話講在105年前。

 

無政府主義即安那其主義,中國有兩位代表性人物,其一為吳稚暉(又名吳敬恒,1865年-1953年),另一則是巴金(本名李堯棠,1904年-2005年),巴金這個筆名正是取自無政府主義創始人,巴枯甯與克魯泡金;甚至連毛澤東都深受無政府主義影響,後來才加以揚棄,而接受了蘇俄馬克思主義。

 

有學者認為,吳稚暉終其一生奉行無政府主義,雖為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孫科和蔣經國的老師,卻從未出任過國民政府任何官職,國民黨職例外;又謂,吳氏與蔡元培、李石曾、張靜江四大革命元老,曾在法國巴黎成立國際社團組織——世界社,成為無政府主義理論家,辛亥革命成功後,積極推動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成了培養近代中國政治家的搖籃,周恩來、鄧小平(本名鄧希賢)、蔡和森、陳毅等均為指標型人物。

 

19053月,被吳稚暉譏為瘋子的孫中山,到英國倫敦往訪,促膝長談後訂交,是年冬加入同盟會,追隨參加國民革命;翌年(1906)冬,吳氏又在李石曾、張靜江的催促下,自倫敦趕至巴黎,共同發起組成世界社,是國人最早出現的無政府主義組織之一。為了宣揚革命和宣傳主義,由張靜江出資,開設中華印字局於健康街,樓上充作編輯部,樓下為印刷廠房;吳稚暉早歲所研習照相、及寫真銅版術派上用場,獨自負責印務及編務,主編機關刊物:《新世紀》、及《世界畫報》兩份週報。

 

《新世紀》的發行旨趣裡,很清楚地標舉了雙重任務,在於宣揚革命和無政府主義;還特別指出,無政府主義所關注的自由平等,主張以互助、合作,來建立和諧社會,而非借助權威或統治,可萬萬不可拿無為當無能之藉口。當時《新世紀》的作者群有吳稚暉、李石曾、蔡元培等,惟吳氏所撰文稿最多,所用筆名最多:燃、燃料、夷、敬恒、真、希、留歐學界一份子、中國之一人、憑良心者、留此讀者、留英一客、革命黨一份子、無政府黨一人等,不下五十種,其中要以最後一種最常用,無政府主義立場最鮮明。

 

1908年出版的《新世紀》第65號,吳稚暉發表一文《無政府主義以教育為革命說》,是中國無政府主義的重要文獻,文中提出 “無政府主義者,其主要即喚起人民之公德心,注意於個人與社會之相互,而以捨棄一切權利,謀共同之幸樂。此實講教育也,而非談革命也”。此一“以教育為革命”說法,老早已取得吳稚暉、蔡元培、李石曾、張靜江等無政府主義者的共識,因此無不熱衷於教育文化事業,與普及科學課題。

 

無政府主義信仰科學、無政府主義巨擘克魯泡特金本身,就是一位頗有成就的地理學家。克魯泡特金的名著《互助論》,更以動物學、人類學事例,駁斥達爾文主義者過於強調競爭,認為互助才是進(演)化的動力。而吳稚暉有名作《上下古今談》,撰寫的動機,除了為稻粱作物謀生息教養之外,尚需置於無政府主義者重視科學的脈絡下,才能充分理解渠等主張主義之精微要義。

其實在我國古代政治思想裡,早已存在無政府主義精要,有如老子無為而治理念,跟曾向其問禮的孔子所著《禮運大同篇》,其間內容最核心的部分:「天下為公」、「大道之行」、「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等,不就是今日中國無政府主義代表的用語。理論上,吳稚暉將無政府主義與發源自老子、孔子之理想相結合,強調一個沒有強權、軍隊、法律、階級、國界、政府;提倡眾生平等,人我無界的無政府治權體制,始為真正適合中國國情的政權。

 

仔細探究孫中山三民主義的思想體系,發現頗多概念是受到吳稚暉的影響,所以吳氏不諱言對孫氏從此改觀,也才會說“三民主義是通往無政府主義所必經之路,信奉三民主義只是暫時放棄無政府主義”的話。再看19701988間,實際統治臺灣蔣經國,完全師承了吳稚暉的某些主張,才會大刀闊斧改弦更張,相當程度鬆散的法治觀念下,卻向貪贓枉法官員宣戰,與既強調自由思想風氣,卻又力倡政風體制革新,識者以為皆有所本,顯有若干脈絡可循,當局更應該重新自我檢討,當前有無可能接續改革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