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漫谈浙台海域两次民族大迁徙(中)* 陆炳文

漫谈浙台海域两次民族大迁徙(中)* 陆炳文

更新时间:2012-02-22 来源: 发布:陆炳文 浏览:

 

 

吴主不听忠告,损兵折将不说,陆逊也小命不保,在任内于吴赤乌八年(245),郁郁寡欢而终,去世时享年62,据说是被孙权反复的责备气死的,史家盖棺论定,陆逊有先见之明却无识人之明也。当然,及今观之,当年能够首航台湾,找到地理位置,又能安全返航,也算是一种新发现,估计那种测量航程的方法,正是去台湾时发明的,要不何以不见其它书籍记载,唯独与《台湾志略》大致吻合。

 

此行另一大贡献者,是把中国大陆与台湾的一体关系,从元朝推估提前到东汉时期,足足早了十个世纪。丹阳太守沈莹根据卫温一行的航海资料,撰写成《临海水土异物志》,书中记载夷洲的自然条件,与今日台湾北部十分接近,而所记述夷洲人的风俗习惯,也可从目前的台湾原住民生活中,找到若干蛛丝马迹。不过,一说卫温率船队从章安(今浙江临海东南)启程,在夷洲的南部登陆,固然不无可能,但迄无进一步数据足资佐证。

孙权的这支部队在台湾驻扎了一年时间,后虽因军士水土不服,被廹返回大陆吴地,可见早在三国,台湾就一度在东吴管辖之下,后来的荷兰人政府只是统治台湾的第一个外来政权,至于说孙权到台湾当海盗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所以,原“副总统”、台湾省政府主席谢东闵,在我所著《台湾各姓祠堂巡礼》书序中,才会开宗明义写道:「我国自汉末三国即开始经略台湾,元朝正式纳为版图,明末郑成功攻台驱荷得胜后,发祥自黄河流域以汉民族为主体的移民,便大批由闽粤一带渡海来台」。这段移民史实充分说明了,两岸交流的开端始自三国。

 

次言大陈撤退的这一次。我在去(2011)年为恩师、“调查局”之父百岁诞辰编印了纪念集《平凡人的不平凡:沈之岳》,收入该书的6篇文章、以及18帧旧照片,诉说当年境况相当写实与写真。时在上大陈岙里任国民党军江浙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浙江省党务特派员办公处书记长、浙江省政府委员代理主席兼政务处长及大陈行政专员公署专员三要职于一身的沈师,被推崇为襄助蒋经国率部成功转进台湾、执行政府妥善安置政策的大功臣。

 

书中有大学退休教授、大陈人吴昱昶一文《缅怀大陈民众的保母沈之岳先生》,里面所作二诗,表达出老百姓对沈之岳的感恩心声。「大陈保母谢世远,振德忧民典范垂。福慧高厚天地配,一片民心照凤尾」。「忝列门墙四十载,秉承教诲信望爱。春风化雨深且远,永怀师恩浩似海」。

 

无巧不成书,最新一期(20122月号)《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就有一篇题为《台州列岛:蒋经国在这里亲自指挥撤兵大陈岛》的文章,描写出这次视同作战的海上大规模军事行动、与这些小小群岛之间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