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說]榮光未老.微光不弱 * 曾淑貞
更新时间:2025-09-04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微小說]榮光未老.微光不弱 * 曾淑貞
她一邊點開這篇報導,一邊轉傳給退休教師的群組、梅花之友會、九三臺北市教師群、KMT固本群組……當然也傳給了阿成;阿成是個老派又熱血的人,她最愛和他聊天了,開朗跟得上時代,科技、天文甚麼都有,他看了報導後又激動的說:
「文綾,他們這才叫真正的「大丈夫」!這種精神已經不是用年齡來衡量的了!你看他頭戴國徽帽、走得筆直,那種神情真叫人佩服。這才是真愛中華民國真的行動派忠誠啊!」文綾點點頭,眼神亮起來:
「你知道嗎?我們的陸總長為發揚、固守文化……日日撰血脈相連……文不斷又經常帶著笑容奔走萬里去連結,令人敬佩……。」阿成說:
「對啊,他們是越活越勇健的楷模,像李慶榮爺爺是青年軍207師的老兵,當年在四行倉庫那一戰後一直退守台灣。現在102歲了還堅持跑步出場……李爺爺又說,
『我不能不出來,抗戰果實怎能被拿走?』我聽了心裡一震。」
「文綾,妳有看昨天下午那場閱兵嗎?」阿成聲音帶著一種難掩的激動。
「當然有啊晚上才看,天安門廣場的畫面,莊嚴卻能讓人從不有的感動。」
畫面中列隊的部隊步伐如一,女兵如雲,導彈、坦克、步兵裝甲車依序駛過。鏡頭拉遠時是國旗高揚、禮炮齊鳴……。文綾輕聲說:
「你看那個導彈發射車過去時,連呼吸都怕吵到這份尊嚴……。」
「我忽然明白李慶榮爺爺為什麼說:『我不能不出來。』是為了提醒——這個國家,曾付出多少才換來今天能夠閱兵、能夠和平的權利。」阿成又說:
「有些人忘記歷史,有些人甚至說『沒有八年抗戰』,這場閱兵是歷史在行進,是那些戰士的靈魂,走過我們眼前。」文綾語氣堅定道:
「閱兵完的最後一幕,是白鴿飛向晴空,看似無聲卻是國魂……。」阿成點頭說:
「今天中山堂、大陸的活動是對世界的一種告白——我們願意守護和平,也是對這片土地萬物生靈的一種敬意。」文綾說:
「是啊,我們跟著賢能出一點力,保護中華兒女的根,因為這是我們還能昂揚說:自己是中國人的理由!」
文綾感受到那份歷史重量,對讓八年抗戰製造血債「模糊」的肖人(閩語)特別不服氣,就寫了一首排律讓它傳世,導正史實。
頌〈抗戰勝利八十週年〉歌,得句:灰燼連綿染赤塵,甲兵浩蕩滿乾坤。九衢破碎人民苦,萬戶蒼涼志氣吞。古寨咆哮驅敵寇,皆堪狼豹抹碑痕!無歸壯勇留丹冊,含淚娥孺可有言。漢水冰霜埋鐵騎,松山溪壑泣藜根。蓬星遺愛數馳道,綵鳳精誠鑄國門。四野年輪悲忌忘,千重哀怨石泉喧。願祈竹馬安和院,牲口虎符還故園。八路寶關摧戰鼓,晝行夜伏映中原。大軍雪嶺鋼鋒對,將士雲濤煙火繁。常德諸親全面守,一城眾姓老天存。長征幾載傷離盡? 戎幕今朝河處村!白骨橋前陪死節,江濱岸上伴忠魂!勝來退散雨花動,最是誰能墨影溫。百歲續揮詩筆劍,銀蟾未止寄情恩。真知後世驚通感,孰使血漿茫海奔!(2025年曾淑貞.台北)
他的兒子也說:太感動了,竟然102歲的李爺爺說:
「我活著,是為了記得。」
每當欣賞陸教授文章,那一刻文綾切記了——歷史是一代又一代人,用「信念」與「記憶」,彼此守望的光。
〈抗戰勝利八十週年〉詩篇,將請AI譜成音訊,隨時任何場地,可以播放詩歌。晚輩對九三活動那天,愛國、浪漫、憧憬、心志美善……的李慶榮一身輕裝,身強體健的百歲老爺爺,及陸炳文總長所帶領的、預官和粥文團隊,軍民一家親代表們,牢記、致敬。
不過,台灣島內各大主流及電子媒體,對此80載一逢活動十分冷淡,相關消息迄今只見聯合報、與台灣新生報有篇幅報導。世道人心在哪裏?冷暖自知在心底!陸教授補充道:昨天上臺獻花隊伍,排在我的後面、頭戴「中華民國」帽子者,正是李慶榮老先生!邊走邊談中始得知,很多人考慮他年歲大,委婉勸阻不要來;他義正辭嚴說出,我愛的中華民國,現在不但被有心人鳩佔鵲巢,還被別人拿走抗戰勝利果實,怎能夠無動於衷?能不站出來擁「中」?
更加不能接受的事實是,明明我們對日抗戰勝利了,寶島台灣重回祖國懷抱了,媚日走狗卻死硬把日本宣告戰敗,昧著良心顛倒黑白附和說成「終戰」。昨天大會公開發送的、慶祝抗戰勝利八十周年資料袋中,附贈了日寇《降書》第一條文字,明明白白寫著「日本帝國政府及日本帝國大本營已向聯合國最高統帥無條件投降。」第二條尤其明確指出:「聯合國最高統帥第一號命令規定:在中華民國(東三省除外)台灣⋯⋯之日本全部陸海空軍與輔助部隊應向蔣委員長投降」。史事確在,明證亦在;死摟狡賴,就是無賴!
〈李慶榮老英雄與兩個九三現場〉讀後
午後,文綾剛收到敬愛的文化人士雅集、陸炳文總長傳來的一則連結,是陸教授在「九三抗戰勝利80週年全台軍民團與會中山堂廣場紀念」活動的最新報導,文中赫然寫著:「百歲英雄李慶榮率榮民跑步登場,熱血不減年輕軍人」。文綾一看就感動開心說二位帥、讚、愛了。她一邊點開這篇報導,一邊轉傳給退休教師的群組、梅花之友會、九三臺北市教師群、KMT固本群組……當然也傳給了阿成;阿成是個老派又熱血的人,她最愛和他聊天了,開朗跟得上時代,科技、天文甚麼都有,他看了報導後又激動的說:
「文綾,他們這才叫真正的「大丈夫」!這種精神已經不是用年齡來衡量的了!你看他頭戴國徽帽、走得筆直,那種神情真叫人佩服。這才是真愛中華民國真的行動派忠誠啊!」文綾點點頭,眼神亮起來:
「你知道嗎?我們的陸總長為發揚、固守文化……日日撰血脈相連……文不斷又經常帶著笑容奔走萬里去連結,令人敬佩……。」阿成說:
「對啊,他們是越活越勇健的楷模,像李慶榮爺爺是青年軍207師的老兵,當年在四行倉庫那一戰後一直退守台灣。現在102歲了還堅持跑步出場……李爺爺又說,
『我不能不出來,抗戰果實怎能被拿走?』我聽了心裡一震。」
「文綾,妳有看昨天下午那場閱兵嗎?」阿成聲音帶著一種難掩的激動。
「當然有啊晚上才看,天安門廣場的畫面,莊嚴卻能讓人從不有的感動。」
畫面中列隊的部隊步伐如一,女兵如雲,導彈、坦克、步兵裝甲車依序駛過。鏡頭拉遠時是國旗高揚、禮炮齊鳴……。文綾輕聲說:
「你看那個導彈發射車過去時,連呼吸都怕吵到這份尊嚴……。」
「我忽然明白李慶榮爺爺為什麼說:『我不能不出來。』是為了提醒——這個國家,曾付出多少才換來今天能夠閱兵、能夠和平的權利。」阿成又說:
「有些人忘記歷史,有些人甚至說『沒有八年抗戰』,這場閱兵是歷史在行進,是那些戰士的靈魂,走過我們眼前。」文綾語氣堅定道:
「閱兵完的最後一幕,是白鴿飛向晴空,看似無聲卻是國魂……。」阿成點頭說:
「今天中山堂、大陸的活動是對世界的一種告白——我們願意守護和平,也是對這片土地萬物生靈的一種敬意。」文綾說:
「是啊,我們跟著賢能出一點力,保護中華兒女的根,因為這是我們還能昂揚說:自己是中國人的理由!」
文綾感受到那份歷史重量,對讓八年抗戰製造血債「模糊」的肖人(閩語)特別不服氣,就寫了一首排律讓它傳世,導正史實。
頌〈抗戰勝利八十週年〉歌,得句:灰燼連綿染赤塵,甲兵浩蕩滿乾坤。九衢破碎人民苦,萬戶蒼涼志氣吞。古寨咆哮驅敵寇,皆堪狼豹抹碑痕!無歸壯勇留丹冊,含淚娥孺可有言。漢水冰霜埋鐵騎,松山溪壑泣藜根。蓬星遺愛數馳道,綵鳳精誠鑄國門。四野年輪悲忌忘,千重哀怨石泉喧。願祈竹馬安和院,牲口虎符還故園。八路寶關摧戰鼓,晝行夜伏映中原。大軍雪嶺鋼鋒對,將士雲濤煙火繁。常德諸親全面守,一城眾姓老天存。長征幾載傷離盡? 戎幕今朝河處村!白骨橋前陪死節,江濱岸上伴忠魂!勝來退散雨花動,最是誰能墨影溫。百歲續揮詩筆劍,銀蟾未止寄情恩。真知後世驚通感,孰使血漿茫海奔!(2025年曾淑貞.台北)
他的兒子也說:太感動了,竟然102歲的李爺爺說:
「我活著,是為了記得。」
每當欣賞陸教授文章,那一刻文綾切記了——歷史是一代又一代人,用「信念」與「記憶」,彼此守望的光。
〈抗戰勝利八十週年〉詩篇,將請AI譜成音訊,隨時任何場地,可以播放詩歌。晚輩對九三活動那天,愛國、浪漫、憧憬、心志美善……的李慶榮一身輕裝,身強體健的百歲老爺爺,及陸炳文總長所帶領的、預官和粥文團隊,軍民一家親代表們,牢記、致敬。
[編按]《榮光未老.微光不弱》著作者曾淑貞,女,知名詩、小說家,筆名紅袖,籍貫臺灣苗栗;臺北師範學院語文教育系畢業,曾任立人國中、喬治高職國文教師。中國文藝協會第65屆全國文藝獎章「文藝小說獎」得主,現職全球粥會總會小說推廣委員會主任委員。
九三翌(4)日,〈李慶榮老英雄與兩個九三現場〉作者陸炳文教授,今採短信用記事本,分享各羣組略以謂:同樣九三活動圖照,不一樣的心情寫照。中華民國中央軍事院校校友總會,全台軍系及民間社會百團,9月3日上午在台北市中山堂,舉行「對日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大會活動,一名102歲的抗日戰爭老英雄李慶榮,也應邀出席活動,受到眾人的歡呼。不過,台灣島內各大主流及電子媒體,對此80載一逢活動十分冷淡,相關消息迄今只見聯合報、與台灣新生報有篇幅報導。世道人心在哪裏?冷暖自知在心底!陸教授補充道:昨天上臺獻花隊伍,排在我的後面、頭戴「中華民國」帽子者,正是李慶榮老先生!邊走邊談中始得知,很多人考慮他年歲大,委婉勸阻不要來;他義正辭嚴說出,我愛的中華民國,現在不但被有心人鳩佔鵲巢,還被別人拿走抗戰勝利果實,怎能夠無動於衷?能不站出來擁「中」?
更加不能接受的事實是,明明我們對日抗戰勝利了,寶島台灣重回祖國懷抱了,媚日走狗卻死硬把日本宣告戰敗,昧著良心顛倒黑白附和說成「終戰」。昨天大會公開發送的、慶祝抗戰勝利八十周年資料袋中,附贈了日寇《降書》第一條文字,明明白白寫著「日本帝國政府及日本帝國大本營已向聯合國最高統帥無條件投降。」第二條尤其明確指出:「聯合國最高統帥第一號命令規定:在中華民國(東三省除外)台灣⋯⋯之日本全部陸海空軍與輔助部隊應向蔣委員長投降」。史事確在,明證亦在;死摟狡賴,就是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