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陸炳文要用文藝創作為崑崙關建設裝點門面

陸炳文要用文藝創作為崑崙關建設裝點門面

更新时间:2018-11-13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陸炳文要用文藝創作為崑崙關建設裝點門面


[粥會新聞中心11月13日南寧訊]「關於崑崙關大捷、及戰爭遺址文物,文學藝術方面的創作品,包括詩歌、小說、書畫、攝影等之作少之又少,從這個層面來講,還需要裝點門面,更深入地去調查、挖掘和探討宣導。今天這一場座談會,就開的及時猶未晚,正可由兩岸通力合作,借助一個兩岸交流基地開設,或借鑒一些紅色旅遊區開發,做得比較好的省區自治區,擴大人文宣傳效應,並與文化創意產業,進行全面性有機結合,重點發展抗日戰爭文化,相關紀念與文創產業配合,同時充分利用戰役事蹟,改編成影視或者文藝作品,拓展昆侖關戰役的社會影響力,把有關的組織人員集中在一起,為崑崙關的發展建設出謀劃策,不斷地擴展戰役遺址的開發」。今天11月13日下午,陸炳文博士語之記者。

參會廣西南寧首次舉行〈崑崙關戰役遺址保護與旅遊資源開發利用座談會〉的特邀海峽兩岸退役將軍、專家學者一行近30人,今日參觀南寧崑崙關戰役博物館,並參加該博物館國防實景營地啟動儀式,臺灣文化藝術界聯合會理事主席、臺灣中華將軍教授書畫院院長陸炳文,偕原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局長、中華戰略學會常務理事、中華將軍教授書畫院顧問傅應川中將同行,沿途一邊看還一邊有感而發說:

「日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百年,首回法德兩國首腦連袂,在一戰停戰協定簽署地會唔,還一起檢閱了成立於1989年、象徵著法德兩國決心世代友好、永不再戰的“法德混合旅”的部分成員,這項紀念活動,確實彰顯法德和解是面向未來、惠及世世代代的,此舉的本身價值、與這種和解精神,對於維護歐洲、乃至世界和平,都具有高度的意義。常言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攻玉;而今迎接崑崙關告捷80周年將至,同為自激戰進入平靜之舊址名城,如何力求建成有待的高度深度和廣度,如此我們才對得起壯烈中犧牲的將士,也才對得住青天白日下的這塊紅土地,更將在過去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勝利基礎上,由桂南崑崙關贏得對臺愛國統一戰線的首功」。

中共南寧崑崙關旅遊風景區黨組書記、南寧崑崙關戰役遺址保護管理委員會主任、南寧崑崙關旅遊風景區管理委員會主任、南寧崑崙關戰役博物館館長蔣寧華,負責接待、導覽解說,同時主持啟動儀式。中共第16屆中央委員、第11屆全國政協常委、原中央軍委紀委副書記兼總裝備部副政委李棟恆中將,中國擁軍優屬基金會顧問尹成富少將、孫本勝少將、劉展志少將、蕭茂光少將、副秘书长陳正德,原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會名譽會長劉建業,軍事博物館研究員姜延玉,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陳力,中國非遺保護協會常務副會長張雅芳,廣西抗戰文化研究會會長李建平等參與。

崑崙關戰役博物館址,位於賓陽縣思隴鎮、與南寧市興甯區昆侖鎮交界處,距廣西首府南寧市50公里,距今已有一仟多年的歷史,原名“雄關”,是南寧門戶和屏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為歷代軍事家所重視,是兵家必爭之地。館區內建築總高逾23公尺,分地上一層、地下半層,地上一層面積3000餘平方公尺,分為序廳、浴血崑崙廳、前廳與緬懷廳等四個展廳,和一個待建的多功能廳,地下半層,建築面積450多平方公尺。

館前廣場東面設置的“魂兮歸來”方尖碑陣,記載著國軍第五軍陣亡約3400名將士,共有220個姓氏,博物館正門外牆的V字型結構,用86噸大理石製成,象徵勝利之意。博物館正面外牆的五幅淺浮雕畫像,由廣西書畫家張達平繪畫,描述和表達了崑崙關戰役的主題場景畫面;整個館的規劃設計監造完成者,為抗日名將戴安瀾之長子、中國工程院院士戴復東統籌。

館區特別引人入勝處,是那一座南牌坊,正面內柱對聯,出自蔣中正手筆,楷書寫的聯句:「芳烈長流為國家盡忠民族盡孝,英豪繼起信抗戰必勝建國必成」。牌坊背後正面內柱聯,則是于右任標準草書,楹聯有句14字:「崑崙關下英雄記,革命軍前金石光」。觀者共同感言五句: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圓夢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