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从“谱繫两岸”谈到两岸谱系之我見(9之6)* 陆炳文

从“谱繫两岸”谈到两岸谱系之我見(9之6)* 陆炳文

更新时间:2013-06-26 来源: 发布:陆炳文 浏览:
陆、联谱衍生连谱之两岸连缘-广结善缘
一家一姓一谱牒这是常态,但晚近也有一種新態勢,有两家族甚至多家族合和,共成一谱传为家乘,叫做合谱或联谱的情形出现;换句话说,合谱意味着同姓氏却不同宗支的,抑或是异姓在特殊因缘下共拥有一合谱。经我深入考证和研阅更多资料,找来去年底大陸學者項超修正文《富顺项氏与长寿项氏合谱过程析》,再行刊出証實:富顺、长寿两地项氏合一谱,在历史上仅只一次,即民国八(1919)年合谱,而非之前的有两次說。
該文証稱:长寿项氏第一次族谱,是清咸丰乙卯年(1855)版“项氏宗谱”,该版“项氏宗谱”并未与富顺项氏合谱(也未与祯祥公在贵州、云南的后裔合谱)。在该版“项氏宗谱”中,由宝树公撰写的序(三)中说:“因华、淳两公远迁,支派难备考欤”“耳后有肖子贤孙,不惮跋涉,俾前人所未竞者,合淳、华两公子孙,与吾族共成一谱,重而修之”。可见,在1855年长寿项氏第一次重修族谱时,并未与居住富顺上西路(今自贡沿滩)伯淳公后裔合谱。造成有第一次合谱错误的原因是,民国八年版长寿项氏合谱篡改镛公文内容所致。在民国八年版长寿项氏宗谱,第六卷即第五篇伯淳公首页,载有富顺谱盛公第十三世孙项镛,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写的短文,其中说:“乾隆甲申岁,余访川东…..是以不惮焦思积虑,合川东共成一谱,传为家乘” 。
合谱在今日台灣同樣存在,例如:在桃園新屋范姜複姓、范姓、姜姓有合谱,也有合祠“范姜祖堂”,范姜复姓在我国姓谱中尤独创一姓。再如:金门洪、江、翁、汪、龚、方六姓有联宗合谱,系六桂堂派下分衍金城西门里的六桂家庙、和烈屿(小金门)东坑的六姓宗祠,两地六桂联芳家族共享一谱。三如:由欧阳柳主编,世界欧阳、欧、区、阳氏宗谱纂修委员会印行,1983年出版的《世界欧阳、欧、区、阳氏宗谱》,亦为典型之大宗合谱,全面涵盖了全球各地,这四姓联宗人家衍生的世系联谱。
联谱实即合谱,连氏族谱简称连谱,只有对连家人来说,连谱就是联谱。此前,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永平先生在台北,躬親接见了福建省连氏宗亲会会长、漳州市长泰连氏粥会会长连文成,同姓兄弟煮酒话亲情,连会长当场送给永平宗长的见面礼,是用《江都连氏族谱》、《中华连姓》季刊等結缘,连战以先祖連橫(雅堂)著《台灣通史》回贈。
當天,连主席翻阅着族谱喜孜孜表示:“一家人,一家人,我就是佛保的子孙啊!”原來馬崎連氏始祖佛保,于明初至龍海市榜山鎮長洲馬崎(舊稱岐山)社肇基,迄今已有500多年曆史,連氏宗祠始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1620),毀於清初“遷界”,康熙31年重建,嗣於2003年再由族人捐資大修。
祠堂正門上懸“連氏宗祠”木匾,石門柱有重鐫古祠聯云:「前起龍山佇看淩雲在邇,後環珠水快睹照象連翩」。前堂、左右廡廊為宗親祭祀活動之所;後堂樑上懸清代重鐫木匾:祖龕上懸“思成堂”匾,龕側懸挂馬崎連氏昭穆联句:「肇式昭宗德鴻基振有功臣,徽聲宣奕世長髮永興昌」。
據連雅堂20歲前後書寫的《家乖》稱“系出連山氏,望出上黨”,故尊連南夫為鼻祖。宗祠供祀宋寶文閣學士、廣東經略安撫使、霞漳連氏鼻祖連南夫及連南夫的第10代孫、岐山始祖連佛保。馬崎村的連氏大宗祖龕內,安放著連佛保的神位牌;而赴臺之連興位,是連佛保10世孫,村中的連氏宗祠,正是臺灣連興位及其後裔的祖廟。
连文成也據谱載回話,连氏得姓于齐国大夫连称,堂号“上党”,现福建有10多万宗亲,台湾也有3万多宗長。两岸宗亲在长泰县枋洋镇江都村,又合资於祖地上新修了宗祠,连战曾携家人到此寻根祭祖,大家凝聚在光宗耀祖的姓氏下,认同“连”这个好字眼,足以团结宗谊,连接四面八方、五洲四海,既可连成一条线,也可接成一条龙,想连多远就有多远;因而几年前,我们合办两岸将军文化节之前,还恭请连前副总统题词“两岸连缘”,祝愿因此连缘两岸和平发展,百姓人家广结善缘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