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从“谱繫两岸”谈到两岸谱系之我見(9之4)* 陆炳文

从“谱繫两岸”谈到两岸谱系之我見(9之4)* 陆炳文

更新时间:2013-06-25 来源: 发布:邵隆美 浏览:
肆、套谱不如修谱之以正视听-枝繁叶盛
对照新竹《徐氏族谱》正好有此一段:宏珂公原籍广东省嘉应州镇平县兴族乡侧角厝,生于乾隆二十七年正月五日,语言为客家四县韵。乾隆五十二年,偕同配偶王妈、招玉公、抬玉公、并宏球公和房族等,首经广东省松口,乘坐小型帆船,沿韩江至汕头,再聘雇大型帆船,航渡台湾海峡,达淡水河上陆---。以上两段文字内容,竟然不谋而合。
前述萧、徐二氏的播遷发展历史,不论闽南人抑或客家人,皆系一个移民和再移民的过程,由中原而閩粵而過海渡台成型。在譜牒文化型塑产生的历史过程中,移民作为常民文化传播的载体,成为隔着海峽两岸文化形成的基础。作为宗族历史的忠實文本,族谱的编修、补谱与保存工作,渐成宗族成员理清彼此血缘关系,進一步形成祖上认同的凭证,今以萧谱、徐谱为代表的赴台移民家庭,对各姓家族成员在两岸文化、教育、社会、俗信、冠姓冠籍地名等方面的记载,充分说明了當前两岸关系,本是血缘相通的同根一体,这种枝叶茂盛自然成長关系,绝不是人为的政治因素,所能切割的或斬断的。
基于移民社群需要,有时候光找寻族谱、抄录家谱还是不够,犹未足以接续历代世系,找出家族宗支派衍关系,换言之前后資料无法对接,各自谱系仍旧连贯不起来,闽南话这叫「烂肚仔」,意思说前祖不接后人,是谱牒追根究柢的一大瓶颈,亦为制造攀龙附贵的一大流弊。再者,趋炎附势与趋吉避凶,自古以来是人的本能天性,所以姓秦的人鲜少承认系出宋朝奸臣秦桧,反倒是文氏一旦沾上忠肝义胆文天祥的边就沾沾自喜,此乃人之常情而无可厚非,不过就事论事论谱系出身,这可是俗话说的套谱行为,人际关系是乱套交情,此人伦关系则专套谱情,利己不损人也就无所谓了。
然而修谱純系大事一樁,萬萬不可胡亂大修一通,就必須有根且有據,以明正典兼以正视听。修纂祖谱诚属浩大工程,没有充裕的资料、缺乏宽裕的经费、和不够富裕的人家,可是想做却难以做到的,主修人夲于良知、忠于史料很重要,万事俱足后还要时机对、时间够长才做得到修得好,急就章可成不了事修不好谱。筆者2001年首度踏上祖國故土,受邀参訪了正在江蘇無錫編修之《中华吴氏大统宗谱》,皇皇巨著400万字,相关素材资料堆满工作室,是我素来见过最慎重其事、工程最浩大而令人大开眼界。
当时修谱已到了最后校勘阶段,主修统谱者吴伟勋通过粥贤牵成,安排我在前往粥会精神导师吴稚晖外婆故里雪堰桥途中,见到吴伟勋夲人和宗谱初稿,彼此都够专业却都没有摆谱端架子,交流后笔者不揣谫陋,大胆提出若干具体可行意见,及随身稀有资料供其参考,终于与有荣焉协助完成大统谱,得知2003年如期脱稿付梓,了却全球各地泰伯世系吴家人,包括台湾在内吴氏一大心愿。这部延绵33個世紀的《中华吴氏大统宗谱》,系由主修者组织当地退休教师等20多人征集编谱,经过漫长12年的辛勤努力才大功告成,并请粥贤顾毓琇题写书名而倍增光采,顾氏乃中共原总书记江泽民前在上海交通大学,和台湾领导人马英九之父、粥贤马鹤凌前在南京中央大学的共同老师。
拜读后我发见吴氏宗谱大有看头,全谱系统地记述吴氏宗亲历史与现状,在时间上跨古今3287载,从地区上波及海内外宗亲4000余万。它的问世已成了一座可沟通海内外吴氏宗亲的桥梁,近几年来已有5000多个海外吴氏子孙,因吴谱牵引来到无锡梅村寻根祭祖;就连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先生頗看重此事,2008年特为无锡谱牃研究,亲笔题写了吴氏专辑刊名墨宝;笔者更在稍早出面,帮泉州华光粥会会长吴其萃,另行筹设“世界吴氏宗亲会”,会名有必要恭向宗长吴主席求字,以示两岸吴氏同根同源之情谊。
巨著里详实记下三让王位的吴氏始祖泰伯,与弟弟仲雍率部离开繁华的陕西,南奔尚十分落后的太湖畔,生活49年后去世,归葬无锡鸿山,为了纪念泰伯及其子孙在江南奋斗历程,东汉永兴二年,泰伯41世孙开始修宗谱,后来又有15次补谱,才使得吴氏宗谱延续下来,如今枝繁叶盛愈编愈大本,拢统成了大靠谱大套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