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丁福保逝世60周年缅怀粥会名贤 * 陆炳文

丁福保逝世60周年缅怀粥会名贤 * 陆炳文

更新时间:2012-06-02 来源: 发布:陆炳文  浏览:

 

61,收到无锡梁溪粥会粥友周顺娣主编的《梁溪书友》,拜读815版上周三全鸿文《旧上海的『饭会』与『粥会』的由来》,对于『粥会』早于『饭会』,始自1922年,由丁仲祜、吴稚晖、庒清华、裘葆基这些人---,被人称为『星一粥会』乙节,与一般认知粥会成立年代稍有出入,特此再引经据典作厘清,把粥集文会几个重要时间点一次讲清楚,用来纪念丁福保逝世60周年,同时缅怀历来粥会名贤流风余韵。

总统府国史馆编印的《中华民国史事纪要》民国131924)年元月13日条载「丁福保在上海成立粥会,自此成为文化人士之雅集」,此即近代粥集文会之开端,其实在那个时候并无『粥会』之名;一直到了1930年春,同好又接受朱燮钧提议,始用『上海粥会』之名称对外,419日则被订为粥会会庆日,那时的会员还有:张絅伯、诸葛韵笙、张翼成、郑家相、杨成麒、戴葆庭、王荫嘉、张秀量、陈亮声、罗伯昭、马定祥等,其中多数为江苏无锡、常州(含武进)一带旅居沪上的文人雅士。

其實,早在1922年间,上海已有十多名喜欢啜粥、品茗,且志趣相投的读书人,互通有無,並相互为伴,每隔几天就邀至乐天茶馆泡茶聊天。当中主要召集人即丁福保(仲祜1874-1952),于是开始定期约集,每周一改往丁家吃粥,以一锅热粥,四碟小菜為號召。經過两年的發展 1924年才正式成会,由吴敬恒(稚暉1865-1953)、李煜瀛(石曾1881-1973)、孙揆均(1856-1930)、丁宝书(1866-1936)等為主要约集人,並以稚暉語「閒話家常、笑談古今」為旨趣,首开「以粥会友、以文会友」之风气,從此粥香四溢且聲名遠播,有志一同者呼朋引侶而至,蔚為上亇世紀20年代騷壇之盛

整个大陆易手、国民政府迁台后,跟随而来的民国政要及文化名人,为继续维系彼此的关系和情感交流,纷纷以各种形式、组织进行文艺活动,譬如:画会、笔会、诗社,但碍于当时台湾仍处戒严,不容未经许可的集会结社,只有少数雅集像『台北粥会』才被通融,除了成员泰半是党国要员位居要津,文艺界巨擘撑起半边天之外,另一亇政治现实是将星云集,何应钦、杨森、錢大鈞、丁治磐諸上将,孫中山之子孫科和蒋介石之子蒋纬国都是约集人之故。不僅如此位居首善之區台北的『粥会』,自1958年冬至起每月一集,便成最具人文特色和影响力,并且最为活跃的一亇文化性社团。

然而严格来讲,台北出现前所未见的粥集文会,还早于1958年『楼梯响粥会』之前3载,即1955711日航海节大会上,狄膺(君武,1895-1964) 回想家乡高大的纪念性郑和锅,又缅怀恩师吴稚晖的高风亮节,就在月杪『周五粥会』的静心乐园,邀约乡人至友试行啜粥,人文荟萃,成效不错。

及至3年后某冬日,适逢吴敬恒逝世五周年,吴氏的衣钵弟子狄膺,旋在宁园楼梯间,接受沈映冬(1905-2006)提议,终于恢复台北粥会,雅集因此别名『楼梯响粥会』,于右任(1879-1964)等闻人闻香而来,公推狄氏为掌锅人承乏会务,及倡沈氏充当捏瓢人,迄今仍以此昵称粥长及秘书长而不名。

当年著名学者及文化人,有如:贾景德、莫德惠、钮永建、黎东方、熊式一、郎静山、刘太希、黄季陆、郑彦棻等都是粥会忠实常客,他们之中也有许多人均担任重要的党职或公职。粥贤们完整的文献文物,多数皆已移赠国史馆存藏,计有约千万卷的档案,粥友,其中因有重大事功而经政府“”宣付国史的就有将近五十人。

国史馆珍藏品当中,有一件杨森亲笔写的对联,「闲话家常、笑谈今古」,与稚晖原句只对调两亇字,别有一番韵味和雅趣。杨氏曾为台北粥会第三任会长(1973-1977),惟稍早轮于1967118日值东时,尝在台北市体协体育馆,招待粥友腊八午粥,由树林海明禅寺住持悟明法师在场煮粥,杨会长则亲自盛粥给大家吃,并吟诗遣兴。后来,杨将军主持台北第101次约集上,说明了腊八粥的来历;生前久任体协理事长,也会时常带领粥友登山健行,自己还会掌旗拍照,如箧中旧粥照所示,场面画面均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