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傳奇色彩看戴季陶 一生傳奇不勝唏嘘 傳奇事跡不勝枚舉

傳奇色彩看戴季陶 一生傳奇不勝唏嘘 傳奇事跡不勝枚舉

更新时间:2023-05-22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傳奇色彩看戴季陶 一生傳奇不勝唏嘘 傳奇事跡不勝枚舉
















111載之前的今天,1912年5月22日午後4時,中國國民黨創始人之一戴季陶(1891~1949年,原名良弼,字選堂,號天仇,改名傳賢、一字季陶,後以字行,世稱戴季陶),主持上海《民權報》筆陣犀利,竟被租界巡捕房,羅織“鼓吹殺人”罪名,莫須有地拘捕入獄。同坐監牢囚犯問戴,因為何故無端被捕?奇人慨然含冤答道: 「倉頡造字累我,鴉片條約病我,我住租界,我不作官,我弱,我為中國人,有此種種原因,我遂此矣。」
當晚,戴妻携子探監,勉勵乃夫說: 「主筆不入獄,不是好主筆。」翌(23)日上午,此案開庭審理,戴季陶始交保釋放,改期再審。1949年2月12日,時任國史館館長的戴傳賢,歿於廣州,享年58歲。戴常作許多國事,和世局分析與預測,憂於時局,死因之首,則有「用藥(安眠藥)過量」說;也有一說,「憂憤自盡」;另說「因病死亡」,其子粥會名賢、蔣緯國就認為如此,是心臟病突發致死。戴季陶逝世後,緯國將軍守孝,為生父心喪3年,而且每年都在考試院、為故院長冥誕紀念日,在臺北善導寺誦經時,著布衣素袍,行跪拜大禮。
按說,戴季陶係蔣緯國之生父,但緯國將軍生前,都尊稱戴為「親伯」,有如:「親伯在我幼小的心靈中,一直就是一位可敬可愛的長者。」二如:「親伯寫文章的習慣和功力,可能與革命初期從事新聞工作有關……他那深厚中國文化的涵養,橫溢的才華及堅定不撓的革命意志,蘊育了他……內歛氣質,和鑠為不朽的作品。」
三如:「大家都傳誦親伯的文章,氣勢澎湃,影響深遠。在我記憶裡……他老人家寫文章,是從不草稿的。每次都是跟總理、先君……確定原則,然後和黨政有關人士,溝通觀念,博採周諮。……他所撰寫的歷史文件,到今天讀來,猶是擲地有聲。他……字跡工整,一筆不苟,煞是秀美勁拔。」
蔣緯國撰文〈我的親伯〉,自述彼此間關係有句:「南京撤退時,先君交待鄭彥棻先生轉告親伯,勸他早一點離開南京,但他老人家卻堅不肯走。……當時,他老人家住在湯山的別墅裡。我啣命前往,親伯說:『我在這裡這麼安靜,為什麼要叫我走呢?』我說:『父親說的,如果您不走,要我在此地陪您。』……親伯說:『……應知 總理說的我生則國死,我死則國生的道理、和軍人魂的氣節!你立即回報你父親,我一定儘早起程前往廣州。』」
再就蔣緯國「親伯」戴季陶、與其「父親」或「先君」蔣中正(原名瑞元,學名志清,字介石,後改名中正)而言,兩人原本是結拜好友,在日本曾同賃一室。與此同時,戴有一位日本籍護士女友重松金子,和二人均「過從甚密」,爾後重松金子甚至未婚,替戴季陶產下一子;經過跟蔣中正的協調,決定過繼給「先君」,實即日後之緯國將軍。
後經蔣母王太夫人一再斟酌,兼祧蔣中正及親弟弟蔣瑞青,並決定由蔣側室姚冶誠,撫養緯國。又據李敖考證,蔣中正幼弟蔣瑞青,早年過世,無子嗣,王采玉為母不忍蔣瑞青絕後,著老蔣收養下蔣緯國,爾後,由緯國奉祀瑞青神主,才接續蔣家這房香火。
戴季陶渾身離奇,充滿了傳奇色彩,一生傳奇輕談塵緣,令人生不勝唏嘘之歎,至於其「傳奇」事跡,也多到不勝枚舉,至少有下列4端:1、奇為中華民國國旗歌的作詞者;2、奇成中國馬克思主義最早的研究者之一;3、奇在民國訓政時期,擔任首屆考試院長長達20年,且為中國近代史上,最年輕的五院院長,就任時年僅37歲。
4、奇於1932年10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通過議案,戴季陶和于右任等人提案「籌建建設西北專門教育初期計劃」,案內設立「籌建建設西北專門教育委員會」。1934年4月20日如願以償,舉行了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簡稱:農專)教學大樓(即今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北校區3號教學樓)奠基典禮,戴季陶到場發表祝詞曰:
「民為國本,食為民天。炎黃立國,首裕民食。姜原后稷,弘茲天職。衣食既足,禮義斯輿。樹德務滋,樹基務堅。木貴松柏,寶重金剛。堅貞之性,百物之良。立教興學,志在成人。建國之業,教學為先。民德歸厚,百業興焉。萬眾一心,教有次第。學有師承,事有始終。德有本根。克勤克儉,創業之源。腳踏實地,步步向前。光榮歷史,從此開篇。奠基禮成萬眾歡。祝我學校萬萬年。」
同日粥賢于右任領銜、與戴季陶,均以籌備委員會常務委員身分,此外吳敬恆(稚暉)、李石曾等粥賢皆為籌備委員,一起參加奠基典禮,還留下一批奠基磚,其中有大小兩種規格青磚:小塊者題字“農專”、落款“右任”;大塊奠基磚正反兩面,一面由于右任法書“農專”二字,另一面也是于書“民國”、“農夫”、分別加上戴祝詞“萬萬年”句,側邊磚面亦各見“民國萬萬年”、“農夫萬萬年”同樣兩句。
存世奠基磚,大塊的尺寸,長35公分、寬17公分、厚8公分;小塊的規格,長23.5公分、寬12公分、厚6.5公分,皆謂之〈于磚〉。目前搶救下來已知倖存者,尚屬比較完整之〈于磚〉,大大小小僅見23.5塊。
現在大陸也只有11.5塊的大小青磚,包括:館藏1大塊、3.5小塊(三又二分之一)殘磚的陝西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史館,3塊小的西安于右任故居博物館、2塊小的陝西三原于右任博物館、及2小塊的北京銀帝藝術館等。
陸炳文創辦于右任書法收藏研究院,今歲邁入第20個年頭,早有先見之明、已先下手為強,有幸獨自蒐集、珍藏我院12塊,內含極其珍稀的大〈于磚〉1塊、小磚共11塊,彌足寶貴之奠基磚、併同商借〈于右任先生八十大慶紀念章〉(民國47年發行)同櫃陳列,於2020年7月17日粥會雅集,全在臺北三軍軍官俱樂部首展,引來眾粥友對此逸品莫大興趣。
迄今創校恰好第90年,西北農大當初建校時,將于書字跡燒製〈于磚〉上,作為奠基用磚和建築標誌物,磚塊總量已經極少,拆遷改建尤多破損。昔時〈于磚〉僅在校史檔案、各地文博單位、私人收藏家中,存有文字及照片;如今目睹到實物,該從何雅賞起呢?兼具中國書法價值、藝術文物史料價值、文字考釋價值於一體,得以令現存于右任法書寶庫又添加一奇珍,對探索社會變遷及教育變革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