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樂聞九絕茶仙潘燕九武夷仙茶道拿手絕活薪火相傳飄香

樂聞九絕茶仙潘燕九武夷仙茶道拿手絕活薪火相傳飄香

更新时间:2021-06-11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樂聞九絕茶仙潘燕九武夷仙茶道拿手絕活薪火相傳飄香

[粥會新聞中心6月11日臺北訊]「“九絕茶仙”尚未渡台前,在大陸最熟悉的兩個地方,蘇州與武夷山;有緣人第一次回到內地,當時他75歲,便去了蘇州,雖緣結一個畫展,為書道參展而去,但是更關注於茶道」。中華民國茶藝協會發起人之一陸炳文,今(11)日回顧尊者潘燕九的堅持稱。

「緣去緣又來!85歲的潘老,有緣再去大陸時,又選擇了武夷山,還真應驗本次禪茶節“緣結武夷.茶和天下”的主題。到後來潘伯伯,有沒有三度登陸,我先前請教一些,自命不凡的茶商,多半是支支吾吾,不知所云?徒呼負負!

「稍早,另行向自以為清高,某個藝術工作者討教,茶仙喜歡號稱九絕,這九樣絕活,指的是什麼?回以:除了精通茶道之外,繪畫,詩、書、印、石、花,樣樣皆通,可謂全身上下,都是藝術細胞。

「唯語焉不詳,仍莫名所以!經我自動補上:香道、花道二絕之後,才算滿足九絕!可見,不少人一知半解下,耽誤了多少文雅事!古人說:凡人物質生活上,有開門七件事,亦即柴米油鹽醬醋茶;雅士精神文明中,也就有七雅事,實為琴棋書畫詩酒花?當然,這都逺遠不如潘老,九絕更加精彩絕倫!

「回想我在40年前,發表於中央日报副刊、〈茶藝飄香〉文中指岀,我們籌辦第一個茶道社團,旨在復興中華茶藝文化,發揚中國品茗技藝,提高國民生活品質,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後知後覺竟與同期,九絕茶仙潘燕九老,矢志弘揚武夷仙茶道,旨趣和理想不謀而合,拿手絕活的薪火相傳,樂聞茶藝飄香海内外」。

陸炳文昨天10號,福至心靈上傳短文、〈只此一家別無九絕茶仙潘燕九〉,靈感由高懸的潘老茶掛萌生:在我棕櫚泉自宅客廳主牆上,掛了22年的一幅名家之作、〈萬事如意千禧龍〉大斗方,款識:「歲在庚辰 九絕茶仙潘燕九 一揮」而就的一筆字畫,既有2000千禧字樣,又龍見首還見尾,更是一筆如意,寓意萬事亨通,一件作品之中,表達三層涵義,真的很不容易,不愧名家傑作!來自新北市坪林茶葉博物館、原駐館藝術家潘燕九伯伯。

也就在1999年的這個時候,一串粽葉搭上茗茶飄香季節,我造訪住在公寓中的潘伯伯,迎入"刀風墨雨茶煙之室"裡,說是閑話家常,其實來求墨寶,作為展覽會場大型茶掛,準備佈置在坪林茶業博物館之活動主題館、我所主辦《千禧如意茶展》正面主題牆上面,2000年10月3日至12月28日,展出期間用來吸引觀眾的主視覺焦點。

自號"九絕茶仙"的潘燕九,巧與文化人士雅集粥會同庚,道茶粥一味的望族家庭,1924年出生在江蘇蘇州,之後耳濡目染,從小見到家裡,常請茅山道士來做法事,其中有一位名叫無妙子的道長,直說小潘潘頗有慧根,就把武夷"仙茶道"祕笈,慢慢用口述方式傳授,一字一句抄寫了下來,並教授吐納、仙茶之工夫,陸羽茶經心法,植入心版久矣!

因而潘伯伯得此道後,1949年來台具獨門絕活,絕非偶然。到了兩岸開放交流,潘燕九曾回武夷山、蘇州等故地,打探無妙子下落,卻是音訊全無,"仙茶道"隨之失傳,在大陸銷聲匿跡。今(9)日鬯廬交流群組,同道上傳圖文含視頻,其間主角著白長袍者,仙風道氣表演茶藝模様,謂之為「拍古裝戲,不用化妝,即可上場,演老仙角」,相信無妙子所傳仙道不用去扮演,早已完全融會貫通到潘老身上。

21載之前我策展的、〈千禧如意茶展〉佈展茶席主體,1、茶具一組,包括各式各樣茶壺、茶杯等,本身就能顯示器物之美,再陳列三種茶掛:2、書道,3、繪畫,4、印拓,另外結合三組擺件:5、雅石,6、花道,7、香道,然後搭配上:8、音樂,最終為營造氣氛加入,9、品茗茶藝,比照"九絕茶仙",融合以上"九絕",賞心悅目當中,勉強還能演繹出,堪稱完美之色、香、味俱全的一套“仙茶道”。

根據當年潘燕九對我的解釋,“仙茶道”主要是一種養生茶道,方法很簡單,採摘茶葉,不經發酵,直接炒乾,使用擂缽,磨成細末,再以冷開水沖來喝,源自少年在鄉時候,得茅山道士單傳獨授,如今在兩岸各地,還有沒有幸運兒,懂得或品茗這道,仙氣滿杯的茶味,因失聯茶仙多年,可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