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凡我粥友務請見識民國粥罐傳承:走岀豪門遇見常民生活

凡我粥友務請見識民國粥罐傳承:走岀豪門遇見常民生活

更新时间:2020-07-07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凡我粥友務請見識民國粥罐傳承:走岀豪門遇見常民生活


[粥會新聞中心7月7日臺北訊]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陸炳文博士,今(7月7)日持大粥罐表示,民國二十六(1937)年七.七蘆溝橋事變,烈士們以守土有責,誓死抵抗來犯日寇;迨至抗戰軍興,不少艱困地區,補給困難,接濟不上,急行軍倥傯之際,簡易瓦罐裡裝粥,仍保常溫熱騰騰,振奮軍心作用大。民國粥罐分類另岀,別開生面瓦罐稀飯,苦中作樂充當美食!


台北的童心會雅集,6號中午開7月例會,眼尖會友因見1日粥網,上傳上海雲玉粥會會長方雲所作,〈見味知箸:筷子乃華夏飲食文化的標誌〉鴻文裡談及筷子;翌(2)日陸炳文在台中谷關,啜粥時看到木筷和小粥罐,邂逅相逢餐桌搭調的畫面,直謂粥翁舉手投足間即文章,不愧是民國政要多人之文膽。


仼誰的家裡,都有瓶瓶罐罐,擺岀來一大堆,大大小小,形形色色,從陶瓷、到玻璃、塑膠類,不一而足!現在就請你,去檢視一下,自家厨櫃里面,有沒有像下開,所介紹的這樣,叫民國粥罐的,可是目前收藏界,正夯的淘寶物件!


以下為我們展現專屬於,此粥罐文化的無窮魅力。在這裡還必須先行界定,關於「粥罐」的名稱沿革、形制畫面、年份斷代、材質規格等,高端器物之4大、充分且必要條件。


1、名稱沿革:粥罐,最早出現於我國,歷史超過400年;明末萬曆年間,大流行於清代,康熙盛世時期,始創今之品相,同治以後,粥罐使用廣泛,產量猛增。進入民國,還一直沿用,抗戰時期,更多新品出。


完整的粥罐,帶蓋,體矮,直口,圓肩,深腹,底微斂,圈足,部分罐體器肩,有對稱雙孔,備金屬拉手,或可繫繩索,以方便提攜,也有成雙成對,兩口一模一樣。單從外型上,可以推斷出,最初是用來,盛粥的器具,名實相副,由來已久。


此物在不同地域,也有不同稱呼如:「飯盂」(裝飯替代用時)、「糖缸」(改裝糖)、「糖罐」(裝糖用)、「蓋罐」(因附蓋)、「如意呈祥罐」(圖案通常用來,表達出「福、祿、壽、喜、財」等內容,如人所願,吉祥之意)、或「民國粥罐」(專指民國初年,至1949年產品)。


2、形制畫面:從此罐外形,直覺觀察到,口闊、肚大、底穏、呈鼓身、無圈足;與諸罐狀器物,均屬同中存異,粥罐與「人參罐」來比,後者為直筒形,且身高較長些,配置高凸蓋子,而製作益精美,做工尤其考究,圖案紋飾繁多,不失富貴高雅。


粥罐再與「蟋蟀罐」相較,後者相對矮一些,罐高跟口徑接近,必配平口凹槽蓋,隨著民間的廣為流行,已成為其中最大之、一個雅士用具種類。白瓷面粥罐,採釉上粉彩、刻瓷或青花畫面,圖紋豐富,又多樣化,偶見描金,圖必有意,意必吉祥,有如花鳥紋、仕女畫、三星人物、仙女散花、童子嬉戲圖等。


3、材質規格:專门用來装粥的瓷質罐子,亦即粥罐特點是直口圓體,與一般食物罐不同的是,為了便於使用,口直徑比較大。大體上而言,明清時質感相當精緻,晚近較粗糙或稱撲拙。有的有蓋,有的一邊,各有兩個小孔,便於擺動。


從流傳實物看,明代崇禎時代,已經有之,因明末清初政局動盪,粥罐的出現,代表著普通老百姓,對於穩定生活的渴望,以及文人學子在當時環境,普遍懷有濟世救國的情懷,期望著通過做官,得以施展抱負,改變社會現狀特質。


陸總長談到規格,同(6)日當場作比較,這對當代大和小粥罐:大者收口大小:高14公分,口直徑11公分,底直徑12公分;小者開口尺寸:高9公分,口徑10公分,底徑8公分。兩者俱屬近年產品,產地新北市鶯歌區,白釉生活瓷陶器皿。


那麼之前的明清時期、乃至民國粥罐又如何?試舉二例尺寸:其一、民國粉彩仕女蜘蛛罐粥罐釉上彩,通體高18公分,口直徑13公分,底直徑11公分;其二、民國粉彩人物罐童子嬉戲圖火石紅底足,高23公分,口直徑9公分,底直徑15公分。


粥罐另有特點之一,在完整的品相必含蓋,現成單看比例尺旁者,外圈刻度顯示在9公分,可見我們統指入粥之罐,口徑在9至13公分間,算是所有罐體屬於大型,這也是識別的主要依據。附圖民國粉彩粥罐一對,置放古董椅上,可以對照物件大小。粥翁借此一機會,呼籲粥友,認清特殊粥罐,以免不識貨。


4、年份斷代:早期的粥罐,指400多年前的明季,寓意比較深刻,飽含濃厚的文人氣息,使其很快成為官宦、富裕階層家中的陳設品,實用之外兼以觀賞,由此成為身份、和地位的象徵,由於年代久遠,存世品相當少,但從考究程度、款識銘記品相,不難斷定大致年份。如圖示民國9年出品,劉海盛造粉彩侍女罐。


到了清代咸豐晚期,粥罐在民間迅速推廣,普及到社會各個階層,多半成為饋贈好友、和娶妻嫁女的必備之物。加以在中國南方,某些地區「粥罐」的發音,與「做官」極其相似;而在北方,「粥罐」也可以諧音為「州官」,有道是學而優則仕,文人雅士趨之若鶩,人人爭取水漲船高,罐罐身價因此暴漲。圖為民國江西名家、桐華軒手繪,花鳥描金大粥罐,其價值不斐。


特别講究寓意的明代,與「做官」諧音的粥罐,之後再受到了百姓推崇,喜愛、流行,廣泛收藏,蔚為時尚,流通市面者眾,坊間找到老件,明清之物,並非難事。可是好景不常在,清末民初時局亂,波及古玩古董收藏界,好東西多遭毀損而流失。


一直到民國黃金十年,製作普通的粥罐重現,才真正用來盛飯盛粥,自然大量釋出並流通;同時,粥罐也被多用途,逐漸加大其功能,存放家庭生活,日常中必需品,諸如茶葉、點心、糖果、針線、零錢、小件物品等入罐,也有以之煲湯、煨製佛跳牆等,把玩者亦開始產生興趣,熱衷此物投入蒐集藏品。


舉凡我國岀自民初、以至1949年之粥罐,因為式樣通俗,尚且易認易識,體量相當龐大,多到成對成批,甚至在器件上,明顯印有紀年,方便用來辨識年份別,仍統稱之為「民國粥罐」;臺灣習慣認定,此屬民族藝品,實際歸入中華民俗工藝品類,俾與百年以上古玩古董區隔,各投所好,各取所需,值得上手,入門參考。

凡我粥友務請再見識一下,民國粥罐的傳承意義重大,不僅代表著古物走岀豪門,而且遇見常民生活中點綴,歷史意義時代價值兼容性。務請粥友先認清,民國粥罐諸特徵,以免藏家收貨到手,懷中是寶都不自知。寶物失之交臂,而一去不復返,事小;粥友懷抱粥罐,共促粥粥和諧,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