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陸炳文今播講末代衍聖公孔德成為何死不入葬孔林?

陸炳文今播講末代衍聖公孔德成為何死不入葬孔林?

更新时间:2019-08-16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陸炳文今播講末代衍聖公孔德成為何死不入葬孔林?


[粥會新聞中心8月16日臺北訊]今天8月16日,日本無條件向中國投降的次日,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民國人物在台歲月》主講人陸炳文博士,在廣播節目第二單元<孔子第77世孫孔德成>,空中播講第二集之前,特地為粥會名賢於抗戰前後,對日一貫立場,所表現的愛國態度,表示由衷敬佩,例如1935年初,日本曾屢次派員邀請孔德成,參加東京湯島聖堂孔廟的落成典禮,因為擔心將來成為日本人在華北軍事上的傀儡,遂派遣族人孔昭潤與顏振鴻出席;二如1937年七七事變後,孔德成協助搶運山東圖書館的藏書,避免落入日軍之手;三如1938年1月2日淩晨,他離鄉辭廟,1月5日抵達漢口就發表抗日宣言,孔德成在弱冠之年,就已找到一個正確走向。日本投降,孔德成於1946年9月隨國民政府遷回南京,1947年,國軍收復曲阜,孔德成得以祭掃林廟,這是他最後一次回到曲阜。

至於粥翁陸炳文,今日要講的話題是、“末代衍聖公,為何不入葬孔林?”講到孔林,必先順便介紹一下,包括孔林在內的,所謂曲阜“三孔”。孔子的老家,第77世孫、第31代衍聖公孔德成的岀生地,大家都很清楚,是在山東曲阜,那裡有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之為“三孔”,乃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弘揚儒教的象徵,一向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孔孟學說發祥地,而深植人心、而著稱於世,而聞名中外。

2017年7月中旬,粥翁以臺灣孔子學堂聯合總會榮譽會長身分,攜同總會團體會員單位負責人,中國孔學會的會長唐健風,中華孔孟協會理事長的林文傑等一行8個人,到過山東聖地曲阜參觀訪問,得以有一次難忘的機會,與古代聖人近距離對話,心中不由地泛起了一絲絲,無以名狀的敬慕情愫。我早就久仰山東濟寧曲阜,此地為孔子的故鄉,生前在此開壇授學,在此首創儒家文化,為此後2000多年的中國歷史,深深地打上了儒學烙印。

眾所周知,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按照自己的理想,塑造了整個中國的思想、政治和社會體系,成為整個中華文化的基石。因此,早在25載之前的1994年,孔廟、孔林、孔府,這“三孔”,一同被聯合國相中,同時打包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我兩年前首謁孔府、舊稱衍聖公府的時候,雖說仍在整修內部中,但見巍峨大門,馬上就生仰慕之心,那是三間一啟、王府大門的樣式,縱深為兩開間,兩邊的門是不開的,只從中門出入,級别等同公爵。門看上去沒有門釘,孔府大門只是黑漆,門上面有一塊藍匾,是明朝奸相嚴嵩題的“聖府”二字。

傳說後人想換去此人的手跡,發現時人寫的字尙無法超越,就把門匾給保留了下來。門兩側的一對楹聯,則是李東陽所作,名人紀曉嵐手書:「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據告,紀曉嵐在寫此聯的時候,省去富字上面的一點,取“富貴無頭”之意,章字一豎通到立字頭,又寓義“文章通天“,由此小事可見,紀曉嵐的心思有多麼細膩,常常在有意無意之間,用到這些小巧取媚之事上。這座孔府,建于宋代,是孔子嫡系子孫居住之地,西與孔廟毗鄰,地大約16公頃,共建九進院落,有廳堂樓軒463間。如果你沒有找人帶路,恐怕進的去却出不來。

其後,我們拜謁了名聞遠近的孔廟。此一舉世首座孔子廟,公元前478年始建,後不斷擴建,至今成為一處占地14公頃的古建築群,主要建物包含了三殿、一閣、一壇、三祠、兩廡、兩堂、兩齋、十七亭、與五十四門坊,整體氣勢宏偉、偌大巨碑林立,堪稱宮殿之城、朝聖祀孔之域;我直接了當指出,這裡就是每屆歲時,進行祭拜孔子的地方,然而萬萬想不到,亦衍生出另類的目的。據說大陸近年有很多人,在孩子快要高考的時候,都會專門來參拜萬世師表,拜托孔聖人保庇自己寶貝孩子,能考出一個好成績,而考上一所好學校;這種情形在臺灣同樣可見,每年到了7月的考季、也叫做同音“烤季”,如同夏天火烤的季節,各地孔廟亦稱文廟,為趕考趕烤來的人,都特別多特別虔信靈驗,還多半攜帶准考証同來。我就不曉得,奉作神明的孔子,在榜單上,如何取捨朝拜者?

說到曲阜孔廟的建築風格,和相近的孔府差不了多少,外觀非常的大氣雄偉,裡面有好幾個大殿,供奉著先人們的聖像,供各地來人頂禮膜拜。穿過一個大殿,還是一個大殿,除了孔子和後人之外,基本上供奉的,就是一個個的神仙,我覺得這裡最有意思的,就是杏壇和十三碑亭,杏壇為當時孔子講學的地方,十三碑亭在另一個院子裡,南邊是8個,北邊是5個,上面都刻上一些皇帝,歷來在對孔子加封的時候,所給予的中肯評價,或整理孔廟的一些記錄。看一下廟貌內外,也能大致瞭解到,孔廟修葺的一些過程,多多少少增加些景仰,對於最古老祀孔殿堂。

接下來,談一談孔林,歷代世稱之曲阜孔林,亦稱“至聖林”,就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專用陵園。據說裡面埋葬廬墓規格越大,說明主人的社會地位就越高。林牆周邊長7千公尺,內有古樹2萬多株,是一處有古早味的、人造中國式園林,堪稱世界上,闢地時間最長、佔地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單一姓氏家族墓地。

關於孔林內有靈異一說,“上不落烏鴉,下不招蛇”,到底存在不存在,此一怪異現象呢?其實可以很好證實一下,即實際去一趟孔林觀察。識者相信,經過長期連續注視,不難獲得真實結論。例如,最近有一種說法是,孔林裡的林木花草,觀看才發現多的是:柏樹、楷樹、檜樹,以及艾草、半夏、柴胡等等,本身就具有驅蟲的作用,林園內遍布這些樹木草叢,烏鴉理所當然不喜歡棲息;至於孔林有沒有蛇的岀沒?就只有去過的人心裡有數!

聽眾朋友或許迫不及待,最想知道的還是孔德成,死後為什麼不入葬孔林?但絕非我故弄玄虛,不知其生與焉知其死!同樣也高度令人好奇、經過曲折離奇的岀生。話說孔德成的生父、孔子的第76世裔孫、第30代衍聖公孔令貽,原配孫氏未生育,很早就已病故了;其妾豐氏也無出,續弦陶文譜育有一子,卻又不幸夭折。孔令貽中年無子嗣,事態愈來愈顯嚴重,唯恐衍聖公後繼無人,遂將陶夫人的貼身丫環、王寶翠收為側室;無奈王氏先後雖爭氣,一連生下兩個女兒:孔德齊、孔德懋,不過傳宗接代問題仍未解決。1919年,人在北京的孔令貽忽傳病危,幾乎同一時間傳來喜訊,証實王氏第三度懷孕。當時為父的已拿不動筆,只有口述由人代筆致書今上,給當時北洋政府徐世昌大總統、和遜帝溥儀的口信謙稱:

「令貽年近五旬,尚無子嗣,幸今年側室王氏懷孕,現已五月有餘,倘可生男,自當嗣為衍聖公,以符定例……但令貽病危至此,恐不能待。……」。同(1919)年11月8日,孔令貽不幸辭世;翌(1920)年2月23日,王氏臨產在即,為防狸猫換太子歷史重演,有人偷換嬰兒或出現意外,北洋政府甚至派軍隊,包圍了產房,到處設崗布哨,形同重兵壓境,並由一位將軍坐鎮孔府,時任山東省省長屈映光,與顏、曾、孟三氏的奉祀官,一併請到在場監督,再由顏回第76代嫡長孫、顏子奉祀官顏世鏞具體負責。孔府則把血緣關係最親近之12府,所有長輩老太太全部請來,在前堂西廂靜坐監產待命。

此時此事體大,孔府上下門戶齊開,就連僅有喜慶大典、迎接聖旨和舉行重大祭祀活動,才開的重光門也不例外,門上還掛著弓箭,示“飛快”、“速到”之意。王氏偏偏無巧不巧難產,於是有人大膽建議,再開只有皇帝出巡、或是祭孔時打開的曲阜正南門;也有人說孔府內宅的後花園,地勢較高,壓著前面,必須將前邊的地勢抬高,“小聖人”才會進來。陶氏又百順依言,叫人打開正南門,還把一塊木牌上,寫著“魯班高八丈”的,掛在後堂樓角門上,以抬其高地形地物。如此折騰許久之後,孔德成終於順產誕生。孔府家人四處敲鑼13下,通報小公爺誕生,曲阜全城燃放鞭炮相告,政府亦於城內鳴禮炮13響,以誌聖裔不輟之慶,兼祝聖教不息之賀。

最後總該談到,孔德成不入孔林、甚至於不回大陸,存在一個不能掩蓋的理由、和另一個說不出口的事實。前者,個人從旁瞭解到,中國近現代史上的十年“文革”不僅給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帶來巨大無比災難,也對中華固有文明,造成無可估量的損失;當時,包括孔子在內的、很多先人的陵墓,慘遭不同程度的破壞,不僅造成歷史文物的大量毀損,還徹底摧毀了我華夏民族,尊前敬祖的優良文化傳統。當年,曲阜的 “三孔”,是我國僅次於明清皇宮的府第,寶藏有大量的史料檔案、祭孔文物。然而,一夕之間“破四舊”開始後,首先遭到損壞的便是這個地方,史上空前所未有的浩劫始於此,無可彌補的遺憾跟誰訴求來討!?

少數人的慘無人道行徑,沒有深受其害者不會怕;非理性的慘絕人寰暴行,沒有身臨其境者不知苦。孔德成的得姓開基祖、孔子墳墓被用雷管炸開,他的害怕簡直如影隨形;而自己親生父親孔令貽,墳墓不但都給挖空掏空,還把他父親屍體曝焚了,如臨深淵般的苦況受驚,遺腹子除非逃避,又怎麼能受得了?我們中國人,講究入土為安,罵人的時候說,死無葬身之地,不能入土就死不瞑目。

而被這樣糟蹋過的孔德成,粥会名賢如果再回老家,如何面對先祖和父親之塋?如果歸葬孔林,如何面對未來的變數之大?所以孔德成的考量,這不是沒有原因,只是說不出口。奉祀官晚年在台啜粥言及,一度接見過老家曲阜來人,當時慎重表態了兩件事:其一、孑身歸鄉早已無願,人死歸葬更無希望,捲入政治旋渦,就是身不由己;其二、早歲既無孔府家酒、更無擺設孔府家宴,純屬商人行為,與世家毫不相干。然而我們說到底,原本還是同根生,但願天從人願,以後記取教訓,不要讓這樣的悲劇一再發生!不要讓這樣的史事一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