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梁寒操“梁公粥”讓謝東閔齒頰留香直呼好呷

梁寒操“梁公粥”讓謝東閔齒頰留香直呼好呷

更新时间:2019-02-19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粥會新聞中心2月19日臺北訊]今天2月19號,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即上元節,臺北有位資深粥友,一早來詢兩個問題:其一、頃點閱了全球粥會官方網站,讀到《粥會前身世界社發起人梁啟超來台軼趣今公映》一文,內容引人入勝,但對於梁啟超、梁寒操兩位粥會名賢,一如上元吃的元宵、冬至喫的湯圓,還是傻傻分不清楚?尤其前者,願聞其詳!其二、梁寒操是不是有一個女兒,名字叫做梁上元,曾在華崗文化大學教書,跟我同過事,她人現在美國什麼地方?

全球中華粥會世界總會長陸炳文博士,茲應這位粥友的要求公開答覆如下:先說元宵用“滾”出來的,湯圓則是“包”起來的,這就好加以區分了;關於兩位粥賢,梁啟超與梁寒操生平事略,確實很容易被混為一談,也就是弄不清楚誰是誰?換言之,二者的確有若干相同之處,彼此異同在於下列6處:1、同樣都姓梁,名字的超與操音又同,姓名中只有第二字相異其趣,然而超人耐操相得益彰。2、同為廣東人,梁啟超籍貫新會縣,人稱梁新會、改革先驅者;梁寒操原籍高要縣,世稱高要才子,力倡黨政革新不成,因易號君猷為均黙。3、梁啟超長梁寒操26歲,前者,來過臺灣一次;而後者,終老於臺北,兩人似乎未曾謀面。

4、梁啟超和孫中山,有過短暫交往;梁寒操卻與孫中山之子、粥賢孫科為摯交,且常在台北粥会每月例会見面。5、前者梁新會,為清朝末年、民國初年的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國學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社會活動家、新法學家、書法家及詞彙發明家;後者高要才子,乃中華民國政治家、教育家、實業家,曾任國民政府交通部秘書、財政部參事、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黨營中國廣播公司董事長等職,早年重慶雙十和談時,與周恩來分庭抗禮,分別代表國共兩黨。6、梁啟超只活56歲,算是英年早逝,但有子萬事足,建築歷史學家、建築教育家和建築師梁思成克紹箕求;梁寒操則世壽76,堪稱老有所終,亦有愛女初長成,即知名華文作家梁上元,一如其父也是一個才女,近年已從臺灣移居美國,久未與臺北粥友文友連繫。

今早粥翁陸博士興緻來了,願意多談一些梁寒操雅趣。根據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梁寒操條載:「臺北當年粥會之中,要說與粥故事最多的粥友,當屬前中廣董事長梁寒操,每逢梁寒操擔任掌杓人時,必請人熬煮一大鍋“梁公粥”待客,也是粥友的前副總統謝東閔(自號求生),逢人就說“齒頰留香,好呷好呷”」。陸翁在此補充指出,臺灣話好呷,好吃的意思,關於這一段文化人士雅集掌故,早已在<中外雜誌>寫過文章,詳細介紹了我所認識的梁寒操其人其事、以及其被謝求公直呼好呷的“梁公粥”。

陸炳文進一步推介梁公粥,其實就是廣東的雞粥,不過做得非常地道,粥糜一端上桌,敢情是雜粥,作料還相當齊全,蔥花、醬薑絲、芫荽、胡椒粉、油條、薄脆無一不備,雞肉燉得糜爛,切絲留皮去骨,香美如油,塞上得此,堪稱細味異品了。至於為什麼要叫梁公粥呢?話說1943年初,梁寒操去到新疆,前後歷時兩月餘,除了考察工作之外,並教會省府大廚房煮稀飯,後來朱一民將軍主持省政,認為這款雞粥,不但省事,尚且味美,大可仿效,才親自命名梁公粥,用來招待西來南賓,吃過的人,無不讚美,所以成為迪化省府名點,嗣後再東傳到了台灣,也同樣贏得梁公粥的專屬美稱。

粥翁之所以對梁公粥事知之甚詳,原因為拜讀過梁寒操所作《新疆之行》(<軍事與政治>1943年第5期),本人又一度在中廣公司兼差,主持過一段時間的廣播節目,包括節目部《早晨的公園》主講<中國姓氏源流>,在全國各廣播電臺聯播時段播出,另於海外部從1981起一連3年,先後開播了<開國建國英雄譜><心向白日青天><溫暖滿人間>等3個節目,每週一集用16種語言向全世界放送,得以經常在臺北仁愛路的廣播電視大樓走動,入岀演播間即播音室之餘暇,與諸多廣播界前輩有如:袁暌九(應未遲)、吳疏潭等粥友過從甚密,因而非僅品嚐過“梁公粥”,亦知情兼及推廣者梁寒操。詳見陸炳文著《419話粥賢》(中華粥會印行,粥文叢刊002號,2002年7月15日初版1刷),第3篇文章<高要才子.迪化熬粥--三話梁寒操發明梁公粥>,封底用圖亦梁公書法墨蹟,為大碗公粥品喬遷而寫,沈石田《食粥詩》七言八句贈賀。

陸博士高中同學今在臺北,召集畢業60周年上元雅聚,大家互祝元宵佳節快樂聲中,適時收到北京粥友寶世華詩作,《五律.讚粥翁》有句:「鼎踐中山路,文瀾一炳秋。豪風披案刃,岸輿領軍頭。琵鷺飛天使,珍瓷鋦國甌。憑台寧德氣,唯歎是鄉愁」。[寶註]陸炳文先生祖籍福建省古田縣,原屬福州市,現歸寧德管轄;陸翁值得中國人稱讚,在這上元前夜,應該為做出圓滿奉獻、和犧牲的精神加以讚歎。再得作者《五律.念改革先驅梁啟超》,句曰:「任公跨海梁,大愛謁林娘。戊戌新車煉,飲冰救國殤。懷台和獻策,粥柄固金湯。積德崇蔭子,肩承義勇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