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臺北青田街九號于右任劉延濤舊居紀念館可望復出

臺北青田街九號于右任劉延濤舊居紀念館可望復出

更新时间:2017-03-27 来源: 发布:邵隆美 浏览:
臺北青田街九號于右任劉延濤舊居紀念館可望復出


[粥會新聞中心3月26日臺北訊]全球粥會世界總會總會長、于右任書法收藏研究院院長陸炳文,昨天25日,走訪過北投梅庭之後,再轉回臺北青田街與和平東路口,找到粥會名賢、監察院長于右任,16年間寄居這個地段,到底是現在那一棟建築物,也好正面回答兩個問題,過去青田街九號于右任舊居,民國三十九、四十(1950、51)年間,監察委员劉延濤粥賢曾借宿過,後來老屋子隨著老人家雙雙過世,人去屋空早已被政府賣掉了,再被拆掉建成了和平大樓(今和平東路一段177號),所以找不回來原址的于院長官舍,及這個門牌和門面的原本樣貌。

熟悉此一地段歷史演變的陸總會長,曾在鄰近的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今和平東路一段129號),求學及任教前前後後總共10載,深知當年面向青田街的于公館、即青田街九號于右任舊居,乃一幢百坪大的日式榻榻米宿舍,如今改建成高樓大廈雖名為和平,實則外觀土臉灰頭醜態畢露,早被形容成「醜漏的和平」,遠不如原有綠色建築和庭園,裏面既幽雅安靜又深居簡出,簡直就是鬧中取靜的安樂窩,遺憾的是在那個閉塞的年代,還不懂得歷史建築保留的必要,更不時興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故當職務官舍易主,雖有名人光環纏繞,諸如黨國要員、監察之父、一代草聖、愛國詩人、元老記者等加持,也無濟於事而遭強行拆除。

陸炳文進一步表示:今緊鄰往昔于右任舊居原址,和平大樓拐角即青田街15號,監察院公教宿舍亦經翻修,新門牌號碼為青田街13號,左邊13-1號後分配給劉延濤買下來住,現在產權歸劉延濤之女劉彬彬,時下暫租别人開設二月咖啡館,右邊13-2號住的則是于右任長子于望德,住屋被賣掉後,目前屋主開青吉商店賣水果。我于書院副院長劉彬彬是有心人,打算集資把連戶13-2號買下,並同已有的13-1號,創建「青田街九號于右任、劉延濤舊居紀念館」,館名稍早已請才辭世的霍松林大師(于右任入室弟子、西安師範大學教授)題寫備用,舊居可望復出,請粥友拭目以待,有志者事竟成,紀念館竟可成真。

另悉,青田街13-1號對面,這邊門牌掛的是11號,單從外觀看起來,就是一幢日式建築,又經重新內外整修過,大門深鎖了一段時間,卻掛牌「于右任紀念館」,不少人慕名而來拍照留念,誤以為此即于院長官舍翻新,其實還是誤會一場。陸總會長了若指掌澄清說,這裏只是一個名叫姚立和(電視名嘴姚立明之弟)者,承租下來自立門戶作文創事業,快要開放的該館與于家無關,此刻人在美國參展的館主,設館動機和未來動向均不明,只知道紀念館裏外格局和擺設,多多少少有點仿照于右任舊居圖樣,看到充滿和風的水池小橋、日式石燈、石桌椅,呼吸黑瓦與木材的氣味,我探頭欣賞庭院內的植栽,也不禁要發出真像的讚嘆。

實際上青田街一帶,最近才推出好幾幢,像這樣的日式建築隱身巷弄,自然形成了臺北新風景線的「名人街」,而追溯緣起於日本統治臺灣時期;當時這裏屬於臺北城外東南區,日本大力推行「皇民化教育」,在此建立了臺灣總督府高等學校(臺灣師範大學的前身)、和臺北帝國大學(臺灣大學的前身),並從扶桑聘請一批著名教授學者前來臺北任教任職。為了就近到這兩所名校上課上班,打從1914年開始,日本人在今青田街周邊地區,舊稱富田町、古亭町、龍安坡等,起造了一大批日式別墅。

抗日戰爭勝利後臺灣光復,首善之區臺北的蛋黃地帶,街道名改用浙江南部的縣市,於是出現溫州街、泰順街、麗水街、龍泉街等,都散落著一幢幢日式房屋,唯獨青田街這一帶最為集中。陸炳文此刻有感於找到,真正的于公館消失無蹤,現址被改建為新式和平樓,那幢伴隨老人最後歲月,獨立家屋早已片瓦不存,只剩下家中揮毫的一張老照片,陪同屋外的那一叢老樹依舊,還留著昔日名人街景的部分回憶。人潮熙熙攘攘,人海青田,不勝其擾;滄浪起起伏伏,滄海桑田,不勝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