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粥日不只0115應為365天 粥史不僅110而是5010年

粥日不只0115應為365天 粥史不僅110而是5010年

更新时间:2017-01-17 来源: 发布:邵隆美 浏览:

粥日不只0115應為365天 粥史不僅110而是5010年


(粥會新聞中心訊)今歲2017年,我們換算成粥曆,也就是粥祖黃帝紀元5010年,表示粥史等同一部中華文明史,估算早已超過5000個春秋,但從1924年上海出現粥會起算,乃至前身世界社成立於1907年推算,文化人士雅集僅有110載並沒有錯;再者,近代史上第一個粥集文會現身上海,那一天為1月13日,然而向政府辦理立案登記日,則推遲至1月15日,這一天遂有粥日之稱,不過俗話說天天星期天,我們粥友亦日日當作粥日,全年365天都樂開懷像過年,粥文化生活過得快活似神仙。陸炳文說。

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陸炳文,16日在臺北三軍軍官俱樂部,參加臺北粥友第677次約集致詞時,特別強調粥日不只0115日一天而已,應該是365天天天都是好日子;粥文化也不僅僅110載,而是有5010年的悠久歷史,史書指稱黃帝「始烹穀為粥、初教民作糜」,故奉之為粥祖,亦即中華傳統文化始祖。「如今臺北粥會仍舊承續傳統,幾十年來未曾間斷,賓眾此來彼往,何止數千人,至於基本常客,則有兩百餘人」。這是1985年1月9日,我發表在當時第一大報〈中央日報〉上,關於粥會生活情趣的文章中一段話。

陸總會長補上一句,當年文化圈內流傳,「無粥不成會,不入粥會不成家;無師難自通,不入師門難自學」,求證15日臺北首見迎春拍賣會、近現代書畫專場成交字畫作品,幾乎半數作者均為粥會名賢,其中諸如張大千、于右任、吳稚暉、孫科、孔德成、陳立夫、黃少谷、蔣經國、黃君璧、溥心畬、江兆申、林玉山、馬壽華、陳子和、陳雋甫、吳詠香、曾其、錢穆、董作賓、何應欽、王王孫、高拜石、王藍、高逸鴻、劉太希、宗孝忱、鄧雪峰、陳邁子、姚琮、季康、王農、郎靜山、張知本、鄭月波、劉延濤、黃磊生、陳定山、余偉、蔣復璁、張其昀、周夢蝶、汪中、邵幼軒、陳丹誠、胡克敏、鍾壽仁、陶壽伯、葉醉白、梁在平、鄭曼青、汪亞塵、臺靜農、丁治磐、梁寒操、成惕軒、王壯為、楚戈、胡恒、朱玖瑩、王北岳、釋悟明、葉公超、王鳳嶠、彭鴻、董開章、倪摶九、秦孝儀等名家大家。

是日迎春拍賣會上,陸炳文就借用粥會精神導師吳稚暉語,當面對著同來觀摩的資深粥友歐豪年大師,指出傳言果真不假,而且許多前輩粥賢還是師生擋,生前招朋引侶蒞會作客,定期雅集樂於茶餘啜粥,尤其渡臺三家習以為常,同為資深粥友的李奇茂、吳平、周澄、胡念祖等大師,正是這樣在大家庭裏和谐無間,享受到别有情趣的粥文生活,聞香來此「閒話家常、笑談今古」,用字畫配糜,以詩歌佐粥,流風餘韻久已傳為藝壇佳話。

當天午粥第677次約集,以及粥前召開的臺北市中華粥會理監事聯席會議,皆由北粥理事長王詣典中將主持,依慣例敦請大家長、全粥名譽總會長丁之發上將,及陸總會長蒞臨指導,共有近百粥友出席例會,由於時值丁酉年春節前幾天,大家見到面總是先拜早年,辭舊歲賀新春互道恭喜;而粥後安排現場揮毫筆會,多數也都配合書寫春聯,全場洋溢著濃濃過年味,夾雜飄出陣陣粥香翰墨香。

0116日這一陣子的撲鼻粥香,不但台北首善地引進來新會員:郭瑞祥、譚貽維、楊永枝、林文傑、周忻恩等5人,馬上由列席就變成加入,乐為大家一鍋粥共生息,而香氣四溢且無遠弗屆,甚至飄揚過海峽到了中國大陸。先是飄香到較近的福建,全粥常務副會長、泉州華光粥會會長吳其萃,在總會館承運閣內聞香大開雅興,喜賦〈感677次臺北粥會美文〉得句:「粥史千載幾度開,賴有粥賢代代來。海峽何日豔陽照,楊柳不須春風裁」。再來中轉進入粥集發源地,上海雲玉館粥會會長方芸,特此煮了一碗白粥共享,熱騰騰,香噴噴,再加寫上稍早得悉「粥香翰墨」四字,留下創意稀飯美名圖像。更遠還遙及東北的瀋陽市,熱心的社會活動家李億軍口齒生香,大受感動於和諧粥文化,時下亟力爭取當即如人所願,著手籌組全球序列151號遼寧華人粥會。陸炳文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