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粥会历来与国史馆关系深厚 * 陆炳文

粥会历来与国史馆关系深厚 * 陆炳文

更新时间:2013-08-08 来源: 发布: 陆炳文 浏览:

近日正连系前往国史馆拜会,主要目的在检视馆藏粥会史料,交涉过程中时有人感兴趣,到底是先有粥会?还是先有国史馆?这个问题问的好,却不好简单答复,因为答案好几个,要看如何去界定。
近代中国史料编纂机构,最初称之为国史院,成立于民国元(1912) 年,虽说任命过负责人,却未就职而一直虛懸;1914年5月25日,才改今名国史馆,隶属北洋政府。旋于1917年4月缩编,成为国立北京大学国史编纂处,蔡元培首任处长;1919年8月,再改隶国务院。1927年9月21日,张作霖以大元帅身分恢复国史馆,聘请清史馆总纂修柯劭忞担任馆长;国民革命军1928年北伐后,随着张学良东北易帜,国史馆业务反而陷入停顿。
1940年,国民政府重新筹备设置国史馆,1946年11月,国府公布《国史馆组织条例》,翌(1947)年在南京正式成立,其间只有最后一年,筹设主事者张继到任馆长。行宪之后,另派戴传贤出长馆务,则因病未就职;1949年4月12日改派居正,亦始终未到差。大陆易手之际,久无馆长主持的国史馆,档案及人员无从及时迁台。1950年1月起,业务暂由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代行。
話說該党史会成立于1930年5月1日,原称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由胡汉民、戴传贤等五名常务委员执掌党史编纂;1936年改採主任委员制,罗家伦任副主任委员。1948年底,國共内战紧张,国民党先将史料移至台湾彰化糖厂存藏,一度還搬迁至洪家祠堂等三处民居。当年8月8日父親節當天,党中央改造委员会通过决議,內有罗家伦真除党史会主任委员案,吴稚晖(敬恒)、于右任、丁惟汾、钮永建、王宠惠、邹鲁、李文范、张群、张其昀、王世杰、吴铁城、张厉生、狄膺、洪兰友等,同时获得任命党史会委员,狄膺為副主委。
及至1957年6月30日,基于党政一体的需要,復任罗家伦兼馆长,筹备复馆事宜;1958年1月,办公处所竟在台北行政院院区内,罗家伦主持国史馆务长达12年,编纂工作集中于“开国实录”与“抗战实录”两大计划。1969年2月,黄季陆接任馆长,迁馆至台北近郊的青潭,编纂刊行《中华民国史事纪要》,成为总统府直属机构国史馆一大德政。此外,在1969年底,又与中央党史会重携手,合设 “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 ,为《中华民国国史编撰纂》做足了准备,尤其在1979年后,秦孝仪接任党史会主任委員,原存放于大溪与芝山的珍贵史料,集中阳明书屋统一管理运用为最。
国史馆曾长期栖身于青潭(今新北市新店区),馆址地处偏僻,场地过于窄小,加以扩建不易,发展空间受限,渐至无处存放史料。所幸在2007年,接管原由交通部使用的旧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递信部厅舍,进行古迹内部整修再利用工程,重新规划成公共展览空间,修纂处、审编处以外各处室,並遷來此办公;2010年4月29日开始,国史馆机关地址改登记:台北市长沙街1段2号。2010年10月10日,总统副总统文物馆在此开馆。
端看国史馆刊行的《中华民国史事纪要》,民国十三(1924)年元月13日条载:「丁福保等创粥会于上海,自此成为文化人士雅集」。粥会创始日期明确,理所当然晚于国史馆前身国史院的1912年;然而粥会前身世界社,于1906年创立,由蔡元培、李石曾、吴稚晖(敬恒)、张静江等发起,以孙中山为扶道人,其立社旨在出版、研究、教育、社会四项志业,更早了国史院6个年头。
早个几年,晚个几年,其实并不重要。最要紧的是,粥会与国史馆之间,存有的长期革命情感;也就是说,历来粥会与国史馆关系深厚,这可是表现在两件事情上:其一、国史党史历任掌门人,从早期的蔡元培、居正,到后来的罗家伦、黄季陆、狄膺(台北粥会倡复人)、朱汇森、潘振球、秦孝仪等,皆粥会名贤。其二、台北粥会自第二任会长李石曾起,结合1957年草创的集文会,粥会依托推广集文运动以来,将搜求得到的粥文化资产,珍稀部分捐献给了国史馆典藏,初始名称叫做《吴敬恒专檔》,现在已易为《全宗名:中国集文会》,内列97件粥会文物文献,绝大多数乃北粥首任总干事(揑瓢人)沈映冬粥贤经手移赠,少数系我晚近所贡献者,名义用粥会总会长(掌锅人)。
这个月26号,我决定再以私人收藏一批,带去国史馆无偿捐赠国家,内容分成两块:一是文物,粥会精神导师吴稚晖手泽书札数十封。二是文献,1、中华粥刊(季刊)数十份;2、粥文丛刊(书籍)数十册。此举聊表个人心意之外,亦有迎接明(2014)年粥会创立九十周年庆之意,未是草句诗云:「宇寰谈笑尽嘉宾,省识天涯若比邻;粥会九旬宁是梦,百年雅集定成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