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汉魂唐魄 来归长安──專访余光中

汉魂唐魄 来归长安──專访余光中

更新时间:2012-05-28 来源: 发布:邵隆美 浏览:

摘要:余光中大师第一次来西安,不仅为2500为古城学子开堂授课,同时,在书院门于仁佑故居纪念馆还举行了他的《忆长安话乡愁》文人雅集,在繁忙的日程安排中,记者采访了他。

记者:提及您,总是无法回避您那首《乡愁》,您也被冠以乡愁诗人的美名,它是在什么样的一种情况下写就的呢?
  
  余光中: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那个时候我已经离开大陆有二十多年了,而且在当时看来,也不知道哪年哪月能够回来。我曾经写过一千多首诗,写乡愁的诗占了十分之一。对我个人而言,乡愁又是一种家国情怀,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成为一个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所以这样说来呢,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一个地理的某一点,也可能是历史的、文化的乡愁。乡愁自古就有,《诗经》里有,《离骚》里也有。
  
  记者:您第一次来西安,能否谈谈对这个城市的印象?
  
  余光中:之前虽未到长安,却心早已向往之。西安这座城市我还没看清楚,它将古长安藏起来了,不让我见。但我对长安了解不少,凡是一个中国的读书人,没有一个人不知道长安的意义。我早就透过中国古典文学诗词了解长安了。我对这里的历史充满敬畏感,这里满足了我对中国文化的憧憬。长安是天下读书人的一个情结,只要想到长安,就会想到朝廷、庙堂、君王、国运等许多内容,我自己作品里就常常写到长安。《秦俑——临潼出土战士》,就是依据我看到的关于秦俑的图片而作,如果你突然开口,浓厚的秦腔/又兼古调,谁能够听得清楚?/隔了悠悠这时光的河岸/不知有汉,更无论后来/你说你的咸阳吗,我呢说我的西安事变,谁能说得清长安的棋局?还有《飞将军》和《盲丐》,我心早就来到这里。
  
   余光中 先生娓娓道来他与长安的缘分,从李白、杜甫、王维谈到玄奘,别开生面,解读了许多古代诗人笔下的长安,期间他展露了孩童般的丰富想象力和幽默感。在诗里,他想象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发生的种种状况:李白开车,我坐在他旁边,可李白刚刚在台北酒店喝过酒。酒后驾车,危险万丈,路边一交警来查驾照,可他的知音贺知章出国考察帮不了我俩,找王维他却一早去开会了……”
  
   余光中 先生戏称自己的文学世界是四度空间,诗歌、散文、评论和翻译各占一方。但在他眼里,最能保持中文纯净和想象力的,仍然是诗歌。诗歌是俗世化的情结,加上深刻的象征意义。一般来说, 余光中 先生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绵柔。
  
  记者:其实我们也知道您的诗歌题材非常广泛,绝不仅限于一个乡愁的范畴。我们今天想问的是另外一层意思,是如今的年轻人已很少读诗,爱微博远胜读写诗。对此,您有何建议。
  
  余光中:现在的问题是科技发达了,年经人大半都上网,网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因此呢,我希望文化界能把年轻这一代拉回来,变成读者。不读书的人,就只能和当代人交朋友;而爱阅读的人,能和古今中外的人交朋友。所以应该让年轻人多读一些古文、古诗词,因为这是他们的文化继承权,他们有权继承自己祖先优美的文化。
  
  而对记者提出的对于大陆文坛您有何见解时, 余光中 先生坦言自己读的作品并不多,但在他看来大陆并不缺好作家,比如,余秋雨、冯骥才、贾平凹,这些都是我所见不多中感觉不错的。
  
  指文人雅士吟咏诗文,议论学问的集会。该词源于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西园雅集。北宋年间,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李公麟以及僧人圆通、道士陈碧虚等人会于驸马都尉王诜府邸西园,写诗作文,品茶寻韵,其言行诗文之雅为一时之盛况。文人雅士聚会由此被称为雅集
  
  先生虽已84岁高龄,仍精神矍铄,思路敏捷,语言清晰,如霜白发、鹤发童颜却愈发显出其淡泊从容及儒雅气度。他的一生与诗文相伴,实现了自己年轻时候许下的右手写诗左手为文的诺言。(来源:陕西日报 2012/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