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 我不是詩人,是愛國人士,愛國詩人陸游後裔 * 陸炳文

我不是詩人,是愛國人士,愛國詩人陸游後裔 * 陸炳文

更新时间:2010-08-17 来源: 发布:陸炳文 浏览:

今年秋收冬藏之交,在四川崇州舉行陸游文化節活動,將會有來自台灣、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大陸各省市文化、詩詞界的同道們,大家聚一堂齊,為陸游逝世800週年紀念活動增添光彩,為社會和諧國族昌盛增大基礎,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增強信念,我想先祖放翁先生如果地下有知,都會把舊詩句“一寸丹心難報國”,悄悄地更動一個字,與時俱進改為“一寸丹心圖報國”。

據我所知,我國至少有三個偉大的地方,共同孕育出愛國詩人一生的偉大。第一是陸游的誕生地,他是宣和7年(1125)出生於今天浙江紹興,紹興市那兒早就建有「陸游紀念館」供人憑弔;第二是我的故鄉福建寧德、即陸游出仕地,清乾隆《宁德縣志》卷3記載,紹興28年(1150),秦檜死,初任福州寧德縣主簿的陸游,政通人和,政績卓著,後來地方耆宿緬懷先賢,山中豎立了「陸游雕像」感念他;第三就是這裡,四川崇州陸游発蹟地,兩任古蜀州通判,曾寫詩 “江湖四十餘年夢,豈信人間有蜀州”的贊美句,他單單為州中山川名勝,便寫下100多首寄懷的詩詞。崇州民眾世代都記住他,修建了紹興以外全國唯一的「陸游祠」,一直完好保存到現在,令我等後生晚輩既感動又感佩。

陸游字務觀,別号放翁,南宋嘉定3年(1210)去世,與當代真誠的愛國者于右任一樣,享年同為86歲,同為一代愛國詩人兼書法大家。两人所不同的是:于詩豪邁一如西北漢子,于書歷經八法演進,最後却歸入標準草書一式,並以此著稱而掩蓋了詩名;務觀先生正好相反,陸字雖擅行、草書體,然因詩詞名氣太大,且名聲在外久矣,書法好未必就同領盛名,而陸詩俊逸恰似江南才子之貌,詩如其人實最被稱道。先父留給我的傳家寶、于右任于抄姜夔《白石道人詩詞集行楷小字長卷》,原序有謂:「(詩、人)俊逸如陸務觀」,此言誠不虛也!

從小我就喜歡誦讀陸游的詩,許多句子巳背得滾瓜爛熟,有如,《遊山西村》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臨安春雨初霽》的“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等;俚諺有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会作詩也会作。然而說真格的,我不會作詩,會是詩人,到是愛國人士,愛國詩人陸游後裔,無愧於先人,也無愧於心地在為建設和諧社會、弘揚和諧文化而奔走兩岸之間。

我讀陸放翁詩作有與衆不同的感悟,他到老還高唱“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的句子,不要以為就是好戰喜功,其實內心深處充滿和氣,即使身在軍營仍懸念太平天和,他很早就力倡和諧相處的,反對主和不等於主戰,反對投降派也不該打成戰爭派,這種“以戰逼和”、“以和止戰”的中國古代兵法藝術,却被陸游委婉流露在字裡行間,隱約発抒在詩情詞意中。例如:《蓬門》的“莫笑蓬門雀可羅,老農正要養天和”。又如:《賽神》的“日聞淮潁歸王化,要使新民識太平”。再如:《四鼓出嘉會門赴南郊齋宮》的“客游梁益半吾生,不死還能見太平”。從這些片段仍不難讀出陸游的詩心,始終念念不忘收復故土、與解放中原,遣詞中透露了國家定歸和平統一的堅定信心,用字裡更顯示了至死不變愛國主義的浪漫情懷。

依我粥會文人雅集的角度,來看先祖陸游作品,雖難得一見以“和諧”二字入詩,但從許多事物隱喻中提出想法,“粥”文化的包容、融合與和諧,正是他借字表述所思所感的高明之處。譬如:《述意》的“頻喚老僧同夜粥,間從鄰叟試秋茶”。又如:《隅賦》的“今朝一笑君知否,滿甕新醅粥面醲”。再如:《寺居睡覺》的“披衣起坐清羸甚,想像云堂缹粥香”。無一不是對和諧社會的寄情,無一不是對理想境界的寄托。